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丞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没有。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职权范围并不明朗,内阁首辅并非合法宰相,权限取决于皇帝;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皇帝谕旨,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具有实质意义。(4)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加强,反映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据此回答:

(1)实行中央集权的目的是什么?它包含哪些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汉唐是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是怎样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为加强皇权,清朝又有何重大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巩固统治,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避免权臣独揽大权。

(3)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设军机处。说明皇权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要评述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生、发展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中国从战国进行封建社会,秦朝时,秦始皇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汉武帝时起用布衣为相。同时,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东汉时,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大权则由皇帝总揽。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以上各朝加强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民族融合和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装争权的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但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如军队战斗力削弱,军费和官俸开支过大,财政困难等。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后期,统治者采取大力加强君权的措施,如废丞相、设军机处等,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这种绝对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它还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于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B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C皇权受到更多牵制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

①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④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

①宗法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