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刘邦建立汉朝后,命陆贾著述秦亡之理,以之为戒;又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刘邦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无为而治天下

B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C稳定专制统治

D实践民贵君轻理论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古代中国各朝代都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下列不属于选官制度是

A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

B西汉实行征辟制

C唐朝实行科举制

D宋朝设谏议制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藏文史籍《萨家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这表明①忽必烈注意利用宗教进行统治②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吏③西藏是元朝的一个行省④西藏成为元朝管辖下的行政区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北宋在地方各州设立通判一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掌管地方司法大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

B是各州最高行政长官,各州公文由其签署生效

C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

D分割知州财政权,将各州大部分赋税运送中央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武则天晚年为立太子一事而犹豫不决(侄儿武承嗣还是儿子李显),狄仁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这一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哪一特点?()

A家天下

B皇权至上

C专制主义

D中央集权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对以上说法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下的选官制度

B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科举制度

C材料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

D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察举制度选拨人才的程序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军机处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