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共12953题
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意义: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2)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
(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
中央集权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
材料二
材料三 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日益趋于乱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故主张)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之城郭皆其藩垣,县之仓廪城郭皆其仓廪。
——顾炎武
材料四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所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及带来的主要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在灾难面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春秋时期已设立郡县;早期县的地位高于郡。
(2)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王朝。
(3)弊端: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自主性;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4)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配人力、物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 三 2004年2月24日《香港商报》发表社评“……香港回归祖国6年多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正是确保本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根本性制度保障。”
—— 新华网
材料四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 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 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1)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其结果如何?为解决这个问题,西汉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当今社会形势,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汉初统治者误认为秦实行郡县制导致孤立而亡国(“吸取秦亡教训”或“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后果:地方威胁中央。政治措施:平定“七国之乱”;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等。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调动地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发挥中央核心领导作用;赋予地方必要权力;中央对地方的政策要因时而变;等等。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如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
A. 西周
B.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正确答案
C
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①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②汉初郡国并行制
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 ]
正确答案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
正确答案
“帝裔里的近亲,亦即刘家的叔伯、兄弟、从兄弟等封为王,功臣中之卿相则封为侯。他们的领域和直隶于中央的郡县犬牙相错。”文中的“帝”是指
[ ]
正确答案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
正确答案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意思是汉朝不但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下列措施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刺史制④实行皇帝制度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