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经济发展
- 共127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6分)
表1 中国与美国玉米带比较
表2 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000 hm2)
(1)根据表1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与美国玉米带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12分)
(2)分析美国玉米单产高于中国的原因。(6分)
(3)请根据表2中数据,说明吉林省2001~2005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要说明影响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8分)
正确答案
(1)自然条件: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丰富,适合玉米生长。(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答对任意三个得6分)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生产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便捷等。(答对任意三个得6分)
(2)美国玉米带分布纬度较低,热量(无霜期)和降水条件优于中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中国。(热量、土壤、科技,答对任意三个得6分)
(3)稻谷种植面积2001~2003年下降,之后持续上升;小麦种植面积一直持续下降;玉米种植面积2001~2004年持续上升,2005年又下降。(6分)
影响因素:市场(价格)因素、政策因素。(答对任意一个得2分)
试题分析:
(1)由表格内容可知:中国与美国玉米带都分布在温带地区,从自然条件看: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丰富,适合玉米生长。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都是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生产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便捷等。
(2)美国玉米带分布纬度较低,无霜期长,条件较好,降水条件优于中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美国农业科技水平 高于中国。使得美国玉米单产高于中国。
(3)由表格内容可知:吉林省稻谷种植面积2001~2003年下降,之后持续上升;小麦种植面积一直持续下降;玉米种植面积2001~2004年持续上升,2005年又下降。市场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种类、生产规模的最终决定因素,再次是政策是直接干预因素。
读我国两省简图及其农业结构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简析甲乙两省农业结构形成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调查表明两省的耕地总量都有下降的趋势,请说明导致乙省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2)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
(3)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利用耕地。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也发生深刻改变。
材料一:
下图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积温:作物在生长发育时期,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平(温度的高低),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热量总和,此热量总和通常是用该时期逐日气温的累积值表示,这个累积值就叫作积温,单位是度日。)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龙江省地区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此种农业类型在我国________地区还有分布。
正确答案
(1)水稻;小麦
(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土地肥沃;水资源较丰富。
(3)热量
(4)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
(5)商品谷物农业;西北
读我国某区域轮廓图(下图),回答问题。(10分)
分析该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说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农业生产有利条件(6分):
自然条件:甲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产条件的需要;地处平坦的松嫩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条件:该地区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小,有利于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和化肥;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黑土退化、盐碱化、环境污染(4分)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是我国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实施,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松嫩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产条件的需要,适宜发展种植业;而且该地区交通发达,人口较少,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和化肥,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
本区过度开发,植被遭到破坏,该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降暴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黑土退化,旱季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湿地破坏,环境自净能力下降,滥施化肥,造成环境污染,成为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6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 (2分)
(2)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和 。(2分)
(3)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________(2分)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4)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低。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分)
(5)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______。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 。(6分)
正确答案
(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2分)
(2)价格低 含油量高(2分)
(3)AC(1分)
(4)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差;生长期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大
(5)高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3分)
试题分析:(1)影响东北地区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土地面积等因素,注意自然原因的要求。(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大豆的主要优势即可。(3)结合上题分析,生产成本和品种的差异是我国大豆较美国的主要不利因素,故A、C项措施符合。(4)我国东北地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纬度高,故热量不足,而导致了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且由于受北方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故单产囧啊南方地区低。(5)直接根据材料三资料计算即可。东北地区人均粮食产量高,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土地面积大,且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故其人均粮食占有量多。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资料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综合分析,注意与我国南方地区的比较分析。
读东北地区组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b东北黑土和黑钙土分布
(1)图a所示东北地区地形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A、B、C三处河段中含沙量最大的是______河段;可能会出现凌汛的是______河段。
(2)黑土的有机质含量高于黑钙土,图b中黑土与黑钙土的分布地区不同,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____。(填字母)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地形地势
D.土地利用
(3)图c中,水稻、小麦、玉米分布的位置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上述粮食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属于____________农业。
(4)东北大米因品质优良而畅销全国,简述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东北地区已普遍停止开垦荒地,并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简述东北的平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A;C
(2)B
(3)热量;商品谷物
(4)纬度高,气温低,水稻生长周期长(必须说出水稻);夏季日照时间长,营养物质积累多;土壤肥沃,生态优良。
(5)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中左图为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右图为高速铁路分布图。
材料二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它是中央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它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以时速300公里计算,从哈尔滨到大连只需3个小时。
材料三 表为东北农区不同区域产值结构的现状及其预测。
(1)A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分)
(2)B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____。该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造成该问题的人为原因。(5分)
(3)修建哈大高铁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说明哈大高铁对我国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4)结合材料三分析2004年东北农区农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6分)
正确答案
(1)小 山地的影响(2分)
(2)草地(1分) 草场退化(或土地荒漠化)(1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每点1分,共3分)
(3)纬度高,气候寒冷(1分) 缩短时空距离、提高客货运输能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任答其中三点,每点1分,共3分)
(4)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渔业等比重过小(2分)
措施: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问题;对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发展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任答其中四点,每点1分,共4分)
试题分析:
第(1)题,利用“凸高为低”的原则判断:A地温差较同纬度地区小;结合地理位置判断为大兴安岭,故主要从地形影响分析。
第(2)题,结合所给图片可知B位于内蒙古高原,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在我国草场利用中都存在草场退化(或土地荒漠化)问题,人为原因就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会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是京哈高铁在中国已有的高铁技术条件下需要克服的地区性难题。结合材料二就可分析出哈大高铁的社会作用。
第(4)题,结合材料三,即可分析出2004年东北农区农业存在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解决措施需从农业结构、生态环境、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东北的区域地理特征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方向及对社会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东北和美国玉米种植分布与降水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1)玉米价格上涨过快对美国下列哪个行业直接影响最大_________。(填字母)
A.水产业B.粮食加工业C.乳畜业D.纺织业E.餐饮业
(2)美国玉米带和我国东北玉米种植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方面是相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有的国家正尝试用它来代替机动车用油。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利用玉米生产酒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①纬度位置,都位于北温带;②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好;③地形以平原为主;④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位于半湿润地区;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3)利用玉米生产酒精可能污染水源,但可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减轻酸雨的产生和大气污染程度,减弱温室效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长江北岸的南通。19世纪末南通开埠,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附:长江三角洲略图。
(1)南通和上海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优势,但两城市经近现代100余年的发展,南通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地位却远远不及上海。请结合材料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12分)
材料二: 新华网南京2010年11月2日电 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江苏沿海特有的辐射沙脊群,开发建设总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的2个超大型人工岛,并以此为依托开发周边的优良港口资源,整个工程总投资约3000亿元。
(2)试分析江苏开发大型人工岛的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自然地理因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主流偏向南岸上海一侧,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港口和航道泥沙淤塞较严重。(4分);
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的中部,是周围内陆城市出海的必经之地(腹地广阔),而南通偏居长江三角洲北侧,经济地理位置较差(4分);近现代修建了京沪和沪杭等铁路线交汇于上海,使上海成为水陆交通枢纽,而南通很长时间不通铁路,枢纽地位低于上海。(4分)
(2)①江苏沿海海域有辐射沙脊群,海水较浅,建人工岛工程量相对较小;②江苏经济发达,为人工岛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③江苏东部海域波浪相对较小,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小;④江苏沿海地区是地势较低的平原,不能为人工岛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沙、土、石等建人工岛的材料。(8分)
试题分析:
(1)上海和南通的发展的不同,主要是受交通条件和经济位置影响。从交通条件分析,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主流偏向南岸上海一侧,港口和航道泥沙淤塞较严重,所以水运自然条件不如上海;近现代修建了京沪和沪杭等铁路线交汇于上海,使上海成为水陆交通枢纽,而南通很长时间不通铁路,所以交通枢纽地位低于上海。从经济地位分析,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的中部,是周围内陆城市出海的必经之地,而南通偏居长江三角洲北侧,经济地理位置较差。受这两方面的影响,上海比南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
(2)从地形条件分析,江苏沿海海域有辐射沙脊群,海水较浅,建设人工岛的工程量小,适宜建岛屿;从海浪的侵蚀作用分析,江苏东部海域波浪相对较小,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小,利于岛屿的建设;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江苏经济发达,为人工岛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支持;但是从填充物质分析,江苏沿海地区是地势较低的平原,不能为人工岛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沙、土、石等建人工岛的材料,这是不利因素。
读 “美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分析回答问题。(共11分)
(1)图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种植的作物主要是
________和________,其优势区位条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农业科学技
术、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___ _____、____ ____等。(5分)
(2)属于大牧场放牧业的是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这里有大面积的
_____ ___气候区。
(3)属于乳畜业的是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五大湖地区密集的城市为其提供了可
靠的________保证。
(4)与图中的乳畜业相比,西欧适宜发展乳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只写一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正确答案
(1)B 小麦 玉米 地广人稀 交通运输便利(5分)
(2)A 干旱、半干旱(3分)(3)C 市场(2分)
(4)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或全年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2分)
(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中央平原。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方面分析。(2)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的西部。气候干旱缺水,不适合发展种植业。(3)乳蓄业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及五大湖地区。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4)西欧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下图左)。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下图右)。
(1)右图所示地层,深度1.6米处是湖沼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湿润;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2)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3)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答出任意4点即可)
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农业区带:
① ② ③ ④ ⑤ ⑨
(2)⑨农业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的特点是 。
(3)从地形和气候条件(注意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⑤农业区带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①农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
(5)③农业带种植的是 (冬或春)小麦。
正确答案
(1)乳畜带;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水果和灌溉农业
(2)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西部高大的山系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使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形成干旱、半干旱区,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灌溉才能发展农业,所以形成了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4)气候湿冷,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业,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市场广大
(5)春
读下面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地区与乙图中B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请写出两地自然景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图中C地主要农产品名称及该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东省在B地大力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试分析该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热带荒漠景观;位于内陆,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全年气候干旱。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羊毛、小麦。水源不足。东水西调工程(跨流域调水)。
(3)① 廉价劳动力丰富;②土地租金低;③靠近原料产地;④优惠的政策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新华社北京2010年1月31日电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势头不逆转。结合“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商品粮基地,位于北方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南方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西北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①基地的铁路线是________,该基地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是②基地和①基地都种植的农作物,两地在播种时间上有何区别?②基地面临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2)兰新铁路;光照充足,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地形平坦。
(3)①地春季播种,②地秋季播种。洪涝、伏旱、春季低温冷害。
(4)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多高原山地,土壤贫瘠。种植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表示的山脉或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图中D处属于__________气候,E处属于__________气候,D、E所在的两州是美国最大的_______、
________生产基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阿巴拉契亚山脉;落基山脉;中央平原
(2)地中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蔬菜;水果;自然条件优越,交通发达,利用大型的具有保鲜设备的集装箱汽车等运输工具可将新鲜的蔬菜、水果迅速地运往全美各地,甚至海外市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