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 共208题
(4分)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2条亮纹的中心时(如下图甲中的A),游标卡尺的示数如下图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6条亮纹的中心时(如图丙中的B),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已知双缝间距d="0.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 m.则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正确答案
6.6×10-7 m 图乙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1.250 cm,图丁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1.775 cm,根据波长计算公式可得,所测光波的波长为6.6×10-7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题分析:图乙中主尺读数为12mm,游标读数为0.05×10=0.5mm,所以最终读数为1.250cm.
图丁中主尺读数为17mm,游标读数为0.05×15=0.75mm,所以最终读数为1.775cm.
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宽度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误差.根据△x=,知λ=
=6.6×10-7m.
欲测一块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的主要步骤如下:
(1)实验是用 现象进行的。
(2)计算公式:n= 。
正确答案
①实验是用 全反射 现象进行的;②计算公式:n=" 1/" sin41°
本题考查的是对全反射问题的应用,根据实验步骤可知利用全反射现象可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在“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如下表格所示.
(1)在试卷的方格纸上画出的关系图线
(2)该玻璃的折射率是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说明:第二组数据错误,舍去,图略 (2)1.48-1.53
(1)根据表格描点连线即可(2)由折射率公式n=/
(1)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进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夜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①在用此仪器测量液体的折射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大头针P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大于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
B.大头针P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小于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
C.可能有一种液体,在EK部分能观察到大头针P1、P2的像
D.可能有一种液体,在KC部分观察不到大头针P1、P2的像
②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液体的折射率为 。
(2)某同学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3)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4)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则图(3)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mm.图(4)游标卡尺的示数为 mm.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宽度的目的是 ,所测光波的波长为 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①BD;②
(2)11.4 16.7 减小测量的绝对误差(或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1)①由(
为光线在空气中的入射角),由题中的图知在N位置时
比在M位置时的大,所以大头针P3插在M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小于插在N位置时液体的折射率值,A错,B对;所有液体的折射率都比空气中的大,即在EK部分不能观察到大头针P1、P2的像,C错;当入射角大于液体的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现象,就观察不到大头针P1、P2的像,D对。
②由图知AOF=30°,是折射角
=30°,OP3与OC的夹角与入射角互余,
=
,
(2)图(3)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主尺读数为1.1cm=11mm,游标读数为40.1=0.4mm,
得11mm+0.4mm=11.4mm;图(4)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主尺读数为1.6cm=16mm,游标读数为70.1=0.7mm,得16mm+0.7mm=16.7mm;由
,
,代入上式得
m。
如图所示,某同学自制一个双缝,打开激光器,让一束红色的激光通过双缝。
(1)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图案应该是图_____________(选填“(c)”或“(d)” )。
(2)(多选题)该同学希望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变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
正确答案
(1)(c) (2分) ; (2)C D (3分,漏选得2分)
(1)因为是双缝干涉,得到是均匀间距的条纹,(c)正确。
(2)根据,CD正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