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共816题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共81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_______工程的主体;a是_______,c地位于_______流域。

(2)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此输水路线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_______河段。

正确答案

(1)东线 长江 海河

(2)图示受水区域为华北平原,属半湿润地区,河流径流总量较少,且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集中在7、8月份;该区域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水量大;在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和浪费问题较严重等。

(3)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减少东线的工程量 b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河道进行输水,京杭大运河南段地势北高南低,向北输水需要利用抽水枢纽,北段地势南高北低,河水可自流向北。为保证优质供水,一定要确保长江干流上取水源地水质优良和控制沿线地区水污染现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题。

图a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时间变化图,图b为1995年和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各省份占全国的比例分布示意图。

(1)分析图a、b,简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趋势和自1995年到2008年空间变化特征。(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2008年某区域为例分析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优势条件。(10分)

正确答案

(1)变化趋势:1985年到1991年变化不大(2分);  1991年后迅速上升(2分)。

空间变化特征:自东向西,地域范围扩大,投资比重逐步增大;   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提高(四川、内蒙古、江苏、河南所占比例上升较快);   湖北、海南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任答2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4分)

(2)举例。(2分)   优势条件(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相符,可从地理位置优势、人才和科技、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条件、优惠政策、侨乡因素、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等方面分析)。(任答4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8分)

(注:只举例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外商在我国投资波动大幅增加;1995年主要投资地是珠三角地区及沿海,2008年沪宁杭地区也成为投资重点地区之一,中西部也有投资省区。2008年我国中西部开发、产业转移等,使得中西部有了政策优势,中西部也存在劳动力、土地成本低,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等诸多优势,所以投资空间上变化较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B分别代表我国两大能源输送工程,它们分别是   工程和     工程。

小题2:A线路起点是      ,终点是     ,A工程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积极意义?

小题3:图中B1调运的能源是       ,该工程的实施,对输出地可能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正确答案

小题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小题2:轮南   上海   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

小题3:煤炭   污染大气环境或煤炭资源枯竭

考查我国重要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西气东输工程,B为西电东送工程。

小题2: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新疆的轮南油田,终点是上海。该工程可以调整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的压力。

小题3:B1为西电东送北线工程,其调运的能源为煤炭。该工程的实施,对输出地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同时也导致输出地煤炭资源的枯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些年来,G市(图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G市属于  ① 省,铁路名称是  ② 铁路。(4分)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①江西(2分)  ②京九(2分)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2分),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4分)。(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可得1分。)

该题可作为区域定位、区域判读、区域特点分析类考题的典范。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察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

读图定位是关键突破点,详读图中:经纬线、河流、行政区划轮廓。

第(2)问涉及区域合作、产业引进与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注意一分为二,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要素入手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十五”期间国家四大重点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上述工程中,跨度最大(最长)的是        工程。(1分)

(2)建青藏铁路可能遇到的最不利因素是(  )(2分)

(3)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2分)

(4)说明输电线路北线工程的电力输出地        ,目标地是         地区;中线工程水电资源丰富的原因                        ,                          。(4分)

(5)说明输电线路南线工程对云、贵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6)与东线工程相比,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利弊(从工程量、水质方面分析)。(4分)

(7)专家分析,长江丰水季与北方需水季存在很大矛盾,你认为有那些措施解决这个矛盾?(1分)

正确答案

(1)西气东输

(2)C

(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4)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   京津唐地区    水电丰富:径流量大;落差大

(5)经济意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异,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环境意义: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

(6)工程量中线比东线大;水质中线比东线优

(7)修建水库

(1)本题考查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等。其中西气东输的线路最长。

(2)本题考查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分析。从自然条件分析,建设中最大的障碍是克服低温、冻土的影响。

(3)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电能,天然气都是清洁能源。

(4)西电东送有三条线路,北线是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输往华北地区。中线是三峡的水电输往长三角地区。

(5)西电东送南线是西南地区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影响是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

(6)南水北调有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利用现有的经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渠道,工程量小,但长三角地区水质较差。中线是取丹江口水库的水源,新修输水渠道,工程量大,但建成后,水可以自流。

(7)北方是冬季缺水,南方是夏季水资源丰富,冬季水资源贫乏,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____________工程的主体;a河是____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___流域。(3分)

(2)分析该输水干线调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3分)

(3)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输水路线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____________河段。(2分)

(4)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实现该线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2分)

正确答案

(1)东线 长江 海河

(2)河流径流总量较少,且径流季节分配不均;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较严重等。

(3)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减少东线的工程量bc

(4)有效控制长江流域内的排污量,确保位于长江干流上的取水源地水质优良;对沿线地区的工矿企业,尤其是淮河流域内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进行治理整顿,以减少排污总量;对沿线地区城市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在沿线地区倡导生态农业生产模式,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水质;加强《水法》《污水防治法》等法规宣传,增强公众与社会的环保意识等。(答出其中2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时,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观澜镇求雨岭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部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是减少排放、改善人们生活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我国1980—2003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江三角产业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1分)

A河流     B交通    C 城市分布    D 农业类型

(2) 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曲线②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7分)

(3)2008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左右,而我国只有2.7%左右。由此怎么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3分)

(4) 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C(1分)

(2)生产(1分)  消费(1分)   2000(1分)  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波动上升)(1分),在1995年以前,生产量大于消费量(1分),1995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1分)。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差不大,大致呈正相关(1分)。

(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1分),需要大量的能源;天然气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较小(1分);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开采、利用的量较小,在目前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小(1分),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4﹚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都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土地资源紧张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的控制等,国外需求减少。(任答一点给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我国三大能源调配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4分)据图分析说明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征。                       

                                                                    

(2)(4分)C能源在该地区丰富的原因是                                    

                                                                     

(3)(4分)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分析,A、B、C三种能源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从蕴藏数量来看,我国居世界首位的是                 

(4)(12分)近年来,A路输送的能源被大量转化为电能输送,这种做法与传统输送方式和利用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5) (12分)结合我国国情,请说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正确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东部沿海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

(2)该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该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转换处,河流落差大。

(3)C(水电)   水能资源

(4)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的污染;减少了京津地区燃煤产生的污染和酸雨的危害。

(5)坚持以煤炭为主的方针,靠科技提高煤炭利用率;大力开发水能,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发核电;因地制宜的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的新能源;树立两个市场观,两种能源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⑴ 写出图中四大工程的名称A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⑵ 下列我国重点建设项目,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      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⑶ 在西电东送工程中,以输送水电为主的是  

A.北线工程                                B.中线工程    

C.北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D.北线工程和南线工程

⑷ 四大工程中,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至少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

(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        

(2)C     

(3)B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缓解交通压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思维拓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问题

中学课外小组计划研究两个课题。A组:珠江三角洲咸潮;B组: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请帮助他们完成课题。

1.帮助两小组选取合适的资料。

(1)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的自然灾害,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而且影响人体健康。

(2)2005年12月31日,地球、月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2006年1月2日,月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咸潮肆虐珠江三角洲地区,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图5一29

(4)

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值比重变化

图5一30

(5)

大潮形成示意图

图5一31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资料数字代码)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资料数字代码)

2.B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据资料描述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2)据此推断该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3.帮助两小组完成研究结论。

A组:分析咸潮形成的白然原因。

B组:构建该区域城市化模式:

正确答案

1.A组:(l)(2)(5)   B组:(3)(4)

2.(1)该地区工业化经过了两个阶段:1980一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

(2)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3.A组:①此时珠江流域为少雨期,地表径流小,珠江进入枯水期;②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处于河海交界地带;③当地球、月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且月球、太阳位于地球同侧,将会加大引力作用,使大潮更大;④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加大了咸潮出现的几率和程度。

B组: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分析资料(1)(2)(5)可知:2006年1月2日珠江流域降水少,进入枯水期,此时又值天文大潮,日月引力加大,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由于全球变暖,海水倒灌,使珠江出现咸潮。分析资料(3)(4)可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夯实基础和稳步发展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1990年之后,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针对不同的课题选取合适的资料,结合资料进行对应课题的研究分析。

下一知识点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