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共816题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共81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京津冀地区图及图示河流各月径流量示意图

材料二:京津冀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图                 材料三: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示意图

(1)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说明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2)简述图示河流最小流量出现的时间及其原因。

(3)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最高的是          。简析河北资源加工业竞争力高的原因。

(4)材料三中的数字代码最有可能代表“产业与技术扩散”的是     ,简述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发展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本区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2)春季(3-5月)  春末夏初,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补给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3)河北。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

(4)①   有利影响:有利于加强区域内的技术和经济交流;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有利于实行三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完善区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内外联系。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试题分析:

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从地理位置上说,濒临海洋,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水平高,拥有大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从河流各月径流量图来看,可以看出河流的最小流量出现在3-5月份。此时是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而此时雨季还未到来,加上冬小麦返青生长季节,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最高的是河北。影响资源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资源和劳动力,河北与京津相比,矿产资源丰富,地域范围广,地价低廉,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因此河北的资源加工业竞争力较高。

在京津冀地区中,北京的科技水平最高,因此代表“产业与技术扩散”的应是①。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对于产业转入地来说,可以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图甲“我国东部M市的等高线(单位:m)”和图乙“M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地理野外考察中发现,图甲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据图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这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影响?(6分)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中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6分)

正确答案

⑴ 1, 2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2分),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快,水土流失严重(2分),土层较薄;3,4处等高线稀疏(2分),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沉积(侵蚀较弱)(2分),土层深厚。

⑵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998年到2003年比重下降最快(2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上升,2003年到2008年比重上升最快((2分);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2分)。

⑶化工产业区:位于郊区,地势较低,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2分),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2分);但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污染较严重  (2分)。

高新技术产业区:地势较高,城市水污染不会影响该区域(2分);交通便利(2分);但距市区较远、距化工产业区较近;东部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2分)等。

试题分析:

⑴读图甲,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1、 2处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坡度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快,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3、4处等高线稀疏,海拔低,水流速度较慢,侵蚀较弱,泥沙沉积为主,所以土层深厚。

⑵读图乙分析,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998年到2003年比重下降最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上升,2003年到2008年比重上升最快。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

⑶读图甲,化工产业区位于郊区,地势较低,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冬季对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污染较严重。

图甲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于东北部,地势较高,城市水污染不会影响该区域。交通便利,但距市区较远,距化工产业区较近,空气质量受影响。东部山地是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10分)

资料一:见下图

资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资料三: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1)根据资料一,图示区域积温

由东向西         ,原因是                                。(2分)

(2)根据资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3分)

(3)西宁形成和发展成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2分)。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3分)

正确答案

(1)逐渐降低,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2分)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3分)

(3)AB(2分)

(4)优势:光照充足、水能丰富、矿产种类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不利因素: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3分)

点拨:积温是一个地区一年中所有大于等于10度的数值这种,用来反映热量高低。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积温等值线分析,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诗歌中一日须携四季装,或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山上与山下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山下百花山上雪,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AB是自然原因,CDE上社会经济因素。

(4)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光照充足,水能丰富。矿产种类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旅游资源丰富。这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是因海拔高,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左图为“世界某

著名河流的流域范围示意图”;右图为“该河下游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左图中甲-乙河段、丙-丁河段主要地貌类型和河流主要开发价值的差异,完成下表内容。(4分)

 

(2)据右图,指出该河下游居民在哪些月份感到气候舒适、出行方便,并说明理由。(2分)

该河流流域内人口增长较快,且70%以上的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给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3)简要分析该流域大力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正确答案

(1)(4分)

(2)11月-次年2月。理由:该时段气温较凉爽,降水较少(正值旱季,未到雨季)(2分)

(3)毁林开荒;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使用化肥和农药;易造成环境(水)污染。(答出4点即可是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和河流形状判断,该河是湄公河。甲-乙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流经峡谷地区,主要地貌类型是峡谷,或说山谷。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丙-丁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地貌类型是冲积平原,水流平衡,适宜航运。为沿岸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2)读右图分析,该地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在11月-次年2月,该时段正值旱季,未到雨季。气温较凉爽,降水较少。所以感到气候舒适、出行方便。

(3)根据材料,该地人口增长快,大力发展传统农业,会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使用化肥和农药,易造成环境(水)污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乙、丙三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共12分)

(1)乙图所示流域植被破坏的人为原因                                              

                                                                       (3分)

(2)甲图所示河流有著名的阿斯旺大坝,简述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3分)

(3)丙河的开发以梯级开发作为核心,其带来了哪些综合效益?

                                                                       (4分)

(4)乙河与丙河相比,航运不发达的是      河,试分析其原因                 ___                  。(2分)

正确答案

(1)过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水利和公路建设(3分)。

(2) ①使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的土壤肥力下降②使尼罗河河口外鱼类资源减少

③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下游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后退(3分)

(3)   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灌溉、养殖(4分)。

(4)乙河(1分)沿河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经济落后(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2分)

(2)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5分)

(3)田纳西河的水力资源充足,原因是什么?(3分)

(4)梯级开发成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田纳西河流域通过修建大坝实现了哪些效益?(3分)

正确答案

(1)冬末春初径流量大(1分),夏秋季节径流量小(1分)

(2)田纳西河流域水热条件的匹配并不佳(雨热不同期)(1分)。冬末春初多阴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种和生长(1分),而在作物生长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节降水不足,极易形成旱灾(1分),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解决的措施就是兴修水库(1分),发展农田灌溉。田纳西河水量较大,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1分)。

(3)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落差大(1分),流速大(1分),流域内降水丰富,径流量大(1分),

(4)实现了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任答一点给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能源效率是单位能源生产的服务或有用产出的多少。下图是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空间分布图和我国三大产业的能耗构成和沿海与内陆第二产业能耗差异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简要说明我国能源效率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2分)

(2)根据资料分析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4分)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产值能耗较高。简要分析能耗较高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

(4)简要分析农业现代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分)

正确答案

(1)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效率高;西部(内陆)地区能源效率较低(一个1分,全答2分)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效率高于西部内陆地区(2分)

(2)东部沿海地区第三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内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效率高;补充:沿海地区第二产业能耗低(每点2分,三点任答两点,得4分。)

(3)(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各1分)

环境角度: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任答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得1分);

经济角度:经济效益降低(1分);社会角度:危害人体健康(1分)。

(4)观点1分,理由1分,只要理由与结论不自相矛盾,均可得分。)

观点一:能源效率降低(1分);机械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能源利用量大大增加,从而使能源效率降低(1分)

观点二:能源效率提高(1分);农业科技的投入,如培育良种等使农业单位面积产值提高,虽然能源使用量提高,但能源效率仍然会提高(1分)。

试题分析:

(1)分析“我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效率高;西部(内陆)地区能源效率较低。

(2)分析“不同产业的能耗差异示意图”可知:东部沿海地区第三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内陆地区,而第三产业能源效率高;沿海地区第二产业能耗低;又因东部沿海地区科技水平高,能源利用效率高,所以能源效率高。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生态发展分析:能耗高会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破坏加剧;从经济发展分析: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降低;从社会发展分析,能耗高,污染加重,危害人体健康。

(4)从不同角度分析,农业现代化对能源效率影响不同。从机械化、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分析,农业现代化使能源利用量大大增加,从而使能源效率降低;从农业科技分析,农业现代化改良品种,提高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了能源效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

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巴基斯坦等高线地形图(左图)和巴基斯坦年降水量线图(右图)。

材料二:巴基斯坦大型核电项目于2013年11月26日在巴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举行启动仪式。该核电项目造价95.9亿美元,由中国援建,预计6年内完工,建成后有望缓解巴基斯坦长期以来的电力短缺状况。12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有关合作完全用于和平目的,符合两国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征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8分)

(2)分析印度河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3)如果你是一位巴基斯坦公民,你是否支持政府发展核电?请说明理由。(10分

正确答案

(1)西部、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南部以平原为主;(4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分)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2分)

(2)印度河携带泥沙堆积形成肥沃的印度河平原。(2分)平原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2分)印度河提供灌溉之利,(2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

(3)支持。(2分)巴基斯坦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短缺,(2分)发展核电可缓解电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可减少环境污染,缓解酸雨、温室效应。(2分)可获得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民用核工业的发展。(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不支持。(2分)巴基斯坦距波斯湾较近,进口石油方便。(2分)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活动频繁,(2分)易对核设施造成破坏,引发核泄漏,造成灾难性后果。(2分)建设核电站投资大,技术要求高。(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从图形信息可知,巴基斯坦西部、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

(2)在农业发展所需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中,河流能够提供的主要是,充足的灌溉用水、肥沃的土壤和平坦开阔的地形。

(3)可以从支持和反对两方面中任选一种。支持。巴基斯坦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短缺,发展核电可缓解电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可减少环境污染,缓解酸雨、温室效应。可获得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民用核工业的发展。

不支持。巴基斯坦距波斯湾较近,进口石油方便。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活动频繁,易对核设施造成破坏,引发核泄漏,造成灾难性后果。建设核电站投资大,技术要求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A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的气温                  (高,低),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图中E地形区的名称是                  ,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2分)

(3)图中F地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此区种植该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4分)

(4)图中G所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它是                  ,对此工业基地发展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高(1分);位于贺兰山的背风坡,地形阻挡了冬季风(3分)

(2)渭河平原;地堑(各1分,共2分)

(3)棉花(1分)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天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有利

地形和土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每点1分)

(4)京津唐工业基地(1分);

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近能源基地(答对3点即可,每点1分)

下一知识点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