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共816题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共81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北、中、南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分别是(  )(2分)

(2)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能量输送方式与过去传统的输送方式相比,对经济和环境有哪些有利之处?(6分)

(3)为了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状况,除了西电东送,试提出其他3—4个解决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A(2分)

(2)首先是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给京津唐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3分)其次是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了大气污染,降低了酸雨危害;再次,减少了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对铁路沿线的污染。(3分)

(3) 开发新能源;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6分)

试题解析:

(1)考查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的北、中、南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分别是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2)输煤转化成输电,主要产生的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坑口电站,减轻京津唐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转化成输电,减轻了交通运输压力等。

(3)考查能源危机。满足经济发展,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能耗大的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加大科技的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简述1980~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确答案

相同点:都处于持续增长的状况。

不同点:1992年前中国进出口量比重大于外资在中国的投资量比重,1992年后情况相反;外资直接投资在90年代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则是在近年来的增长较快。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外资直接投资累计量占世界比重都在持续增长。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我国外资直接投资明显增加了,增长速度加快了,比重也超过了进出口总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占全国的比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我国能源的生产量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部最多,东部次之,西部最少

(2)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3)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实行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直接得出前两问的答案。我国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区域能源资源贮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是常规能源严重不足;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落后,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南水北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比较,工程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    _;

调水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           水质由优变劣依次是____________;现有条件由好到差依次是____________。

2.东线和中线主要解决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缺水的问题;西线主要解决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缺水的问题。

3.我国北方______ 季节缺水,长江______季节最适宜调水。

4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线、中线、东线 东线、中线、西线 西线、中线、东线 东线、中线、西线

2.华北 西北

3.冬春 夏秋

4 跨流域调水 兴修水库

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东线可利用原京杭大运河,工程量最小,而西线工程需要跨越巴彦喀拉山,工程量最大;调水量最大的是西线,中线调水量最小;水质最好的是西线;东线最差;现有条件最好为东线,西线最差。

2、东线和中线主要输水到华北地区。西线主要送水到西北地区。

3、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冬春少雨。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

4、水利工程建设是主要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2008年初,世界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将国内外天然气输送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重心从南到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从东到西(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移动,中国产业也开始出现转移。作为撑起中国电子工业两翼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露出完全迥异的两种表情:越来越多的电子企业从广州、东莞搬出,越来越多的港台及海外电子企业涌入上海、浙江。

(1)完成A、B两区域特征的比较。(5分)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3)材料三中提到电子企业由珠三角地区转移到长三角地区,这是因为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地区                        ;目前,环渤海地区在经济的持续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4分) 

正确答案

(1)

(2)缓解能源紧缺状况;(2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2分)

(3)科技水平高(2分)水资源短缺(2分)

试题分析:(1)A为西气东输的西端,位于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气东输的能源输出区,反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B为二期工程的终点,珠三角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2)西气东输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意义可结合课本相关内容,从提供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注意“经济意义”,不包括改善大气环境。(3)影响电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科技;环渤海地区地处北方沿海,水资源不足,能源、矿产资源不足。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能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兴建“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等多个能源重点工程。(30分)

(1)从图看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分布区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地形区),位于湿润区的是          (地形区)。我国陆路进口油气管道中⑤的来源国是     ,该国石油和天然气输往我国的有利条件是

                                                                 

                                                           

(2)从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看,炼油工业主要是       主导型工业。

(3)图中银川以西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举一例:                          

             ,西气东输工程穿越了黄河,请说出图示范围内银川以下黄河段的流量变化情况        (变大、变小、不变),原因                                         

                                                             

                                                               

(4)荒漠化是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图中山脉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的方格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旺盛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

(5)请你为当地治理和缓解荒漠化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三点)                             

                                                                                 

                                                                                 

正确答案

(1)准噶尔盆地;(2分)四川盆地;(2分)俄罗斯;(2分)是我国陆上邻国,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大庆离俄罗斯近,大庆有许多输油管道输往全国各地。(6分)

(2)市场;(2分)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内外流域的分界线;(2分)变小;(2分)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2分)地处干旱区,蒸发旺盛;无支流汇入。(2分)

(4)ABC;(2分)

(5)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封杀禁牧,禁止樵采、合理用水,在保护现有的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农林牧综合发展。(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沪宁杭 矿产资源(能源、原料)

(2)经大秦线至港口,再海运至长三角(上海)

(3)有色金属 湘黔

(4)水电 天然气(核电)

思路提示:①了解中国地区空间位置及主要资源的分布;②根据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情况分析问题。

甲图所示为我国陕西、内蒙古和山西煤炭丰富的地区,A为大同,有大秦铁路至秦皇岛的运煤专线;乙图为广西、湖南和江西三省区的部分区域,此地有色金属丰富;丙图为我国的沪宁杭地区,经济发展快但能源和原材料缺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对调出区的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从2006年起,在我国西部15个省(区、市)开始建设蚕桑基地项目,

它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桑蚕业中心的战略大转移。

材料二 “西气东输”Ⅱ线工程西连中亚天然气管道,自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我国境内,南至广州,全长4900

多千米,2012年将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1)分析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桑蚕生产区位优势逐渐减弱的原因。(6分)

                                                                                       

                                                                                       

(2)“西气东输”Ⅱ线工程完工后,对珠三角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6分)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较快(2分);珠三角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分);珠三角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涨(2分)。

(2)(6分)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珠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发挥珠三角的经济、技术优势,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变化主要从社会经济影响的变化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变化不大;

(2)借鉴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是我国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工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项工程中,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危害起到缓解作用的是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是(        )

(3)除冻土外,青藏铁路建设中需要解决哪些地形地势条件带来的难题?

(4)简述西气东输的意义。

正确答案

(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C

(3)1、山地多而险峻  2、严寒 3、缺氧,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4、高原寒冷,植被破坏不容易恢复(生态环境脆弱)5、工程量大

(4)对西部的意义: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对东部的意义: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工程。

(1)青藏铁路和南水北调与长三角的关系关系不大,由于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能为长三角提供较清洁的能源,故利于改善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故能缓解长三角的酸雨危害。

(2)西气东输由我国西北一直到东部沿海地区,东西方向上跨度最大,故气候差异大。

(3)由于青藏高原地形起伏较大,雪峰连绵;地势高,高寒缺氧;由于地势高,故生态环境脆弱等。

(4)注意西气东输的意义从对东部和对西部两方面的影响分析。

下一知识点 :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