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 共5808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简政放权,为此,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向地方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结合材料,运用民主集中制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8分)
正确答案
①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在中央的集中指导下处理事务。(4分)②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把必要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认识和理解。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三个不同的方面,该题只需要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理解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从地方要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两个层次回答。
2012年8月29日,沈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及各选举单位代表名额的决定。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沈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将于2013年初届满。为做好召开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全市各选举单位在2012年12月10日前选出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会议要求广大公民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代表的选举。
(1)公民应积极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依据。(10分)
(2)假如你当选为人大代表,你将如何履行代表职责?(8分)
正确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根本政治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⑤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2)①作为人大代表,应十分珍惜自己的权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认真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③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④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试题分析:本题以沈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问审读设问,是问积极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依据。找依据的问题也就是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回答时,拓宽思路。可以从国家性质、公民政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积极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意义等角度回答,第(2)问从比较简单,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注意回答依据也就是要答原因答意义,原因就是政治学道理,意义就是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此题在于学生对的理解,是学生运用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准确识记并理解知识。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论述我国的主要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正确答案
略
有人认为:既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就应该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不应该是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辨析:在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是通过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体现的。
正确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4分)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国家权力。这是人民间接地行使国家权力。(3分)
(3)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都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同样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体现。(2分)
(4)所以,辨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正确答案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中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3)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见答案。
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以及人的解放的实现程度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文明水平。
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应当怎样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2分)
正确答案
①全国人大通过行使最高立法权,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法律保障,②全国人大通过行使最高监督权,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办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③全国人大通过行使最高任免权,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障。④全国人大要进一步密切同人民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⑤最根本的是全国人大在履行其职能时,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试题分析:本题是以政治文明为背景材料,考查全国人的如何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可从全国人的行使立法权、监督权、最高任免权、全国人大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关系、人大、党的领导、人民大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考虑。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议案401件。议案小组组长李伯钧说,“此次议案质量是近年来最高的。特别是涉及改善和发展民生的议案,如一些涉及水环境治理,加强大气、土壤等资源环境保护的议案,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人大代表关注“民生”问题并提出议案的依据。(10分)
正确答案
①人大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关注并提出关于就业问题的议案,是积极履行其义务的要求和表现。(5分) ②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人大代表就“民主”问题提出议案,是积极行使其职权的表现。(5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义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考生运用该知识点的内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性试题,考生只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表审询案”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2)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难度适中。
材料:读“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12分)
(2)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各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2分)
正确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分)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编制“十二五”规划做好前期调研和相关论证,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1分)编制“十二五”规划是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具体体现。(3分)(或答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也可以得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1分)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分)通过前期调研和相关论证能够把握国民经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1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1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分)中共中央通过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1分)
②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分) “十二五”规划要经过全国人大审查批准,这是全国人大实行最高决定权的体现。(1分)
③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1分)人民政协对“十二五”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体现。(3分)
④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1分)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1分)国务院及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1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流程图的形式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我们首先整合辩证唯物论的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然后,我们再依据材料,选择回答角度。材料强调“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体现的哲理。所以我们不难断定知识指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第(2)问从政治生活角度思考即可。注意审读设问,分清主体分别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再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回答怎么做。
点评:做主观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级地方政权都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1)据材料,指出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2分)
(2)据材料,分析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为什么能有效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8分)
正确答案
(1)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②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 ④国家权力的运行,既有统一的目标,又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1)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考生要能把“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区分开来。国家管理形式指的是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的是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即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的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2)分析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为什么能有效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其实就是考查书上的一个死知识点,考生只要能准确记忆即可。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2010年上海市"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1)运用经济知识简要回答: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第几产业?(2分)
(2)运用人大知识简要回答: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上,人大代表可以履行哪些职责?(6分)
正确答案
(1)第三产业2分
(2)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6分
略
材料一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材料二 某著名网站在主页显著位置推出了以“全国人大会议,您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仅10天时间,就有20余万名网友给予关注。调查显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列入“网友最为关注问题”前十位之一。
材料三 网友赵永昌在信中写道“展开网上调查,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好方法”,他在信中附上了自己关于实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份建议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6分)
(2)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6分)
正确答案
(12分)(1)材料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材料二反映了网友政治热情高,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材料三反映的是网友赵永昌公民意识强,自觉投身政治生活。(2)主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既要依法行使宪法规定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也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政治性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略
全国人大代表享有最高的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和决定权。
正确答案
错误
略
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
正确答案
错
略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正确答案
错误
略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
正确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县级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不含县级)人大代表是间接选举产生,即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