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些年来,G市(图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G市属于  ① 省,铁路名称是  ② 铁路。(4分)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①江西(2分)  ②京九(2分)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2分),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4分)。(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可得1分。)

该题可作为区域定位、区域判读、区域特点分析类考题的典范。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察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

读图定位是关键突破点,详读图中:经纬线、河流、行政区划轮廓。

第(2)问涉及区域合作、产业引进与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注意一分为二,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要素入手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甲、乙两工程的名称分别是:甲为   ,乙为   

(2)甲工程的实施给输出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3)丙工程所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   流域,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入地区的不利影响有   

正确答案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2分)  

(2)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或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3分)

(2)长江  土壤次生盐渍化或扩大水污染范围(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水可自流,但由于水质差,需“先治污后调水”。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了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现有河道京杭大运河,工程量小,但是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提水,所以本题叙述有错。我国东部水污染严重,所以调水应与治污相结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时,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观澜镇求雨岭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部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是减少排放、改善人们生活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我国1980—2003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江三角产业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1分)

A河流     B交通    C 城市分布    D 农业类型

(2) 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曲线②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7分)

(3)2008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左右,而我国只有2.7%左右。由此怎么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3分)

(4) 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C(1分)

(2)生产(1分)  消费(1分)   2000(1分)  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波动上升)(1分),在1995年以前,生产量大于消费量(1分),1995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1分)。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差不大,大致呈正相关(1分)。

(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1分),需要大量的能源;天然气是一种相对较为清洁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较小(1分);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开采、利用的量较小,在目前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小(1分),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4﹚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都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土地资源紧张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的控制等,国外需求减少。(任答一点给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我国三大能源调配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4分)据图分析说明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征。                       

                                                                    

(2)(4分)C能源在该地区丰富的原因是                                    

                                                                     

(3)(4分)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分析,A、B、C三种能源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从蕴藏数量来看,我国居世界首位的是                 

(4)(12分)近年来,A路输送的能源被大量转化为电能输送,这种做法与传统输送方式和利用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5) (12分)结合我国国情,请说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正确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东部沿海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

(2)该地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该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转换处,河流落差大。

(3)C(水电)   水能资源

(4)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的污染;减少了京津地区燃煤产生的污染和酸雨的危害。

(5)坚持以煤炭为主的方针,靠科技提高煤炭利用率;大力开发水能,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发核电;因地制宜的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的新能源;树立两个市场观,两种能源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⑴ 写出图中四大工程的名称A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⑵ 下列我国重点建设项目,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      D.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⑶ 在西电东送工程中,以输送水电为主的是  

A.北线工程                                B.中线工程    

C.北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D.北线工程和南线工程

⑷ 四大工程中,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至少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

(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        

(2)C     

(3)B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缓解交通压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思维拓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问题

中学课外小组计划研究两个课题。A组:珠江三角洲咸潮;B组: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请帮助他们完成课题。

1.帮助两小组选取合适的资料。

(1)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的自然灾害,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而且影响人体健康。

(2)2005年12月31日,地球、月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2006年1月2日,月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咸潮肆虐珠江三角洲地区,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图5一29

(4)

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值比重变化

图5一30

(5)

大潮形成示意图

图5一31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资料数字代码)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资料数字代码)

2.B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据资料描述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2)据此推断该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3.帮助两小组完成研究结论。

A组:分析咸潮形成的白然原因。

B组:构建该区域城市化模式:

正确答案

1.A组:(l)(2)(5)   B组:(3)(4)

2.(1)该地区工业化经过了两个阶段:1980一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

(2)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3.A组:①此时珠江流域为少雨期,地表径流小,珠江进入枯水期;②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处于河海交界地带;③当地球、月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且月球、太阳位于地球同侧,将会加大引力作用,使大潮更大;④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加大了咸潮出现的几率和程度。

B组: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分析资料(1)(2)(5)可知:2006年1月2日珠江流域降水少,进入枯水期,此时又值天文大潮,日月引力加大,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由于全球变暖,海水倒灌,使珠江出现咸潮。分析资料(3)(4)可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夯实基础和稳步发展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1990年之后,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针对不同的课题选取合适的资料,结合资料进行对应课题的研究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读“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14个省区。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西气东输二线的重点市场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在中哈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问题,请简述该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要说出该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之处。(4分)

正确答案

(1) 主要经过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被破坏。(6分)

(2)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我国东部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8年2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东至上海,南至广东,将于2011年全线贯通。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有利于推进我国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1)为了及时了解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设情况,需要采用的技术是(单选)

(2)从气候、地形两个要素,比较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起止点所在省区的地理环境差异。

(3)我国为何要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

正确答案

(1)A

(2)

(3)

由于西部地区降水少,温度低,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东部的发展利用了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应给予西部经济补偿;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为使东西部共同、公平发展,应对西部进行生态补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试说明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部门具有哪些特征?

                                                           。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3)在上述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给转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

                                                           。

正确答案

(1)共性特征:技术含量低.需要劳动量大;污染较严重(答其中2点,2分)

(2)劳动力价格提高(1分).土地价格提高(1分),导致当地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变小。

(3)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1分);带来环境污染(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2和表3,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图12所示有关内容,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2分)

表3: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2)根据表1内容,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2分)

(2)从经济欠发达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2分)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3分)

(3)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城市问题。(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中河流的甲河段至乙河段流量减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鄂尔多斯高原在我国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中是重要能源输出区,其输出的主要能源是什么?简述能源资源调配对本区域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体上呈东西方向延伸;原因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Q地等温线明显向南(低纬)凸出,原因是Q地位于贺兰山,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P地等温线明显向北(高纬)凸出,原因是P地位于宁夏平原,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较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流经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很少有支流汇人;流经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沙质土地,渗漏严重)。(两点即可)

(3)煤炭、天然气。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能源供应,从而缓解因过度樵采带来的环境压力;矿产开发过程中处理不当,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秘鲁拥有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马赫斯-- 西瓜斯调水工程。该工程缓解了阿雷基帕地区严重缺水的困境,成功开发了马赫斯和西瓜斯两片平原荒漠,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阿雷基帕是秘鲁第三大城市,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行政、文化、军事中心。

(1)据图中描述秘鲁等降水量线分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据图中描述秘鲁有色金属矿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秘鲁设计修建马赫斯-- 西瓜斯水利工程的意义及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西北东南向延伸(或与海岸线平行),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或东多西少

(2)集中分布在安第斯山区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由火山活动或岩浆活动所致

(3)意义:缓解西部用水紧张状况、为该国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依据:东部年均降水多,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西部降水少,人口稠密,工矿企业和农业需水量大地势西高东低,水可自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走向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途经14个省(区、市),主要目标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

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我国1980年——2003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示意图。

小题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哪些?(4分)

小题2: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东、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4分)

小题3:材料三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5分)

正确答案

小题1: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有利于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有利于推动国际间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4分)

小题2: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盆地,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4分)

小题3:生产(1分)2000(1分)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波动上升),在1995年以前,生产量大于消费量,1995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差不大,大致呈正相关。(3分)

小题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可以参照教材中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意义来回答;

小题2:结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东、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多山间河谷、盆地,铺设管道要克服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

小题3:结合材料三中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实际情况,现在我国能源面临压力,石油需大量进口,则可知,曲线①代表能源生产,曲线②代表能源消费,根据消费与生产的差距可知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主要结合图中消费和生产曲线的变化特点和两者之间关系来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0年11月4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新疆乌鲁木齐和甘肃酒泉同时宣布,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外送工程建成。

(1)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地区为____________气候,最南端为____________气候。

(2)河西走廊在干湿状况上属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3)联网工程标志着新疆电网结束了长期以来孤网运行的历史,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外送通道也就此打通,西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电“打捆”东送成为现实。

(4)试分析甘肃省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甘肃省建设风电基地的优势条件及其对环境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带大陆性;亚热带季风

(2)干旱;半干旱

(3)水电;火电

(4)距冬季风源地近;河西走廊地形狭长,地势不高,有利于冬季风的深入,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

(5)此地风能资源丰富,许多地方都有建设大中型风电基地的良好条件;有大面积的荒漠可用来建设风电基地。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