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以下是某学生对某社区居民就业状况所作的调查统计: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统计,请你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反映了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就业观念有待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较大贡献。

(2)政府应该做好以下工作: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③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增加就业中积极作用。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仍有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如贫富悬殊的距离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8年的3.31:1;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高达10倍。党和国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述应如何解决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低,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实现社会公平,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招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一段时间工资相对较低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不同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及增幅

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

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图表所显示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材料三中三位同学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二中的表显示,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图表明,东部地区吸纳了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有所下滑。相对于2008年,2009年农民工在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

(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工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东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小王的观点不全面。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象,市场机制对于“用荒”的解决有重要作用,但市场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决“用工荒”,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小周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市某校高三学生的一个探究学习小组,在学习“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时,准备围绕“A市就业现状与对策”开展探究性学习,该探究学习小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网上查询等形式,收集到以下信息:

A市每年大约有工作岗位1万个,但城市待业、失业人数高达5万人,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如地税局招聘公务员职位2名,应聘报名人数超过1500名,其中不乏高学历、名校毕业生;而某企业招聘勤杂工5名,竞未收到一份申请、究其原因,许多待业者认为,到企业做勤杂工,太丢面子了。同时发现,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万个就业岗位、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吸纳150多万人就业:而该市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从1978年全国登记注册几乎为0到2008年的20万人。此外,同学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后统计发现:

(1)在A市失业人员中,有10%员工遭到企业无故解雇但忍气吞声;有45%感到自己没有相应技能不敢应聘;有6%呆在家中等待政府安排。

(2)A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致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结合统计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劳动者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应如何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说明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A市政府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劳动者做法:①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正确择业观。②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③要增强法律、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①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②该市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③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④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⑤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倡导“敬业爱岗”的社会氛围,促进入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A市政府做法:①要履行经济职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②要履行文化职能,加大对教育投入,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实现教育公平。③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下一知识点 :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就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