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注意:1.必须联系世界史内容论述。2.应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不要泛泛而谈。3.观点明确,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它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

(2)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有三个政权在此建都,现在的南京长江路292号就是其政府的所在地,请列举出在这三个政权的名称和建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材料四 据报载,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下称“编撰会”)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在记述“日中战争”的部分,编撰者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而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却这样写道:“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1937年在攻陷南京的战争斗中杀害了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可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1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此外,这一事件还有很多疑问,至今仍存在争论。因为在战争当中即便是不管什么人都杀,也不属于大屠杀。”

──新华社东京3月1日电讯稿

材料五 2001年至2006年,日本首相小泉曾六次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中新网

(3)请问今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多少周年?日军进行如此野蛮的屠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面材料和所了解的知识,写一篇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性文章。题目自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

(2)洪秀全: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蒋介石: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3)70周年。主要原因是泯灭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其它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4)应包含对死者的悼念,对当年日本侵略者及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的痛恨与谴责,对中日友好关系维护和发展,对世界和平的向往等方面的内容(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然而中国人民没有屈服。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幅地图,写出战争最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影响重大的三个条约名称及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次侵华战争分别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三次战争,列举两件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哪一次反侵略中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并简述其胜利的国际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842年《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运动(写出两件即可)

(4)抗日战争;国际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等等)。

(2)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辛亥革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南昌起义:历史意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完成:

(1)分别指出图1、图2、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1: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2: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图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3)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下一知识点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南京条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