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质、非电解质
- 共2267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但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二氧化硫为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为SO2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其本身不发生电离,所以SO2属于非电解质;NaCl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但它是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属于盐,故B错误;
C.胶体是混合物,纳米材料可能是单质,如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故C错误;
D.胶粒直径介于 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光波长,对光散射形成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该性质,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别溶液和胶体,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化氢气体不能导电,但其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氢离子能够导电,所以氯化氢为电解质,故A错误;
B.SO2常温下为气体,只有SO2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虽SO2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能够导电,但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SO2自身电离.SO2是化合物,所以SO2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碳棒是非金属单质,能导电,但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如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但在水溶液中很难溶解,其溶液导电能力弱,而乙酸是弱电解质,当离子浓度较大时,其水溶液导电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D.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
①铜单质②烧碱 ③氯化钠溶液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 ⑥氨气 ⑦蔗糖 ⑧氧气 ⑨液态氯化氢 ⑩硫酸溶液
(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①NH4HCO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②NaHSO4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②④⑨
⑥⑦
NH4HCO3=NH4++HCO3-
NaHSO4=Na++H++SO42-
解析
解:(1)①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铜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烧碱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③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氯化钠晶体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⑤盐酸是氯化氢的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NH3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的原因:NH3+H2O=NH3•H2O⇌NH4++OH-,溶液中导电离子不是NH3直接电离的,NH3不是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
⑦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只有蔗糖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是化合物,故是非电解质;
⑧氧气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液态氯化氢属于在水溶液中够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⑩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②④⑨;⑥⑦;
(2)①NH4HCO3的电离方程式:NH4HCO3=NH4++HCO3-,
故答案为:NH4HCO3=NH4++HCO3-;
②硫酸氢钠属于二元强酸硫酸的酸式盐,能完全电离:NaHSO4=Na++H++SO42-,
故答案为:NaHSO4=Na++H++SO42-;
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石墨中有自由电子,能导电,但属于单质,则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盐酸溶液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则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故C错误;
D.熔融的氢氧化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化合物,则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物质中(1)Na (2)Br2(3)Na2O (4)NO2 (5)CO2 (6)SO3 (7)NH3(8)H2S (9)HCl (10)H2SO4 (11)Ba(OH)2(12)NaCl (13)蔗糖 (14)NaCl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用序号填写)
正确答案
(3)(8)(9)(10)(11)(12)
(4)(5)(6)(7)(13)
(1)(14)
解析
解: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化合物;
氯化钠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但溶液能导电;
蔗糖属于非电解质;
(4)NO2(5)CO2(6)SO3(7)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1)Na(2)Br2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金属Na能导电,
故答案为:(3)(8)(9)(10)(11)(12);(4)(5)(6)(7)(13);(1)(14).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