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守恒定律
- 共6910题
如图14-1所示,长为L,质量为m1的物块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A的水平上表面左端放一质量为m2的物体B,B与A的动摩擦因数为。A和B一起以相同的速度V向右运动,在A与竖直墙壁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要使B一直不从A上掉下来,V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用m1、m2,L及表示)
正确答案
若m1>m2,V必须小于或等于
若m1≤m2,V必须小于或等于
A与墙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后,A以大小为V的速度向左运动,B仍以原速度V向右运动,以后的运动过程有三种可能:(1)若m1>m2,则m1和m2最后以某一共同速度向左运动;(2)若m1=m2,则A、B最后都停止在水平面上,但不再和墙壁发生第二次碰撞;(3)若m1<m2,则A将多次和墙壁碰撞,最后停在靠近墙壁处。
若m1>m2时,碰撞后系统的总动量方向向左,大小为:P=m1V-m2V
设它们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为V’,据动量守恒定律, 有:m1V-m2V=(m1+m2)V’
所以V’=(m1-m2)V/(m1+m2)
若相对静止时B正好在A的右端,则系统机械能损失应为m2gL,
则据能量守恒:m1V2+
m2V2-
(m1+m2)(m1-m2)2V2/(m1+m2)2=m2gL
解得:V=
若m1=m2时,碰撞后系统的总动量为零,最后都静止在水平面上,
设静止时A在B的右端,则有:m1V2+
m2V2=m2gL
解得:V=
若m1<m2时,则A和墙壁能发生多次碰撞,每次碰撞后总动量方向都向右,
设最后A静止在靠近墙壁处时,B静止在A的右端,
同理有:m1V2+
m2V2=m2gL
解得:V=
故:若m1>m2,V必须小于或等于
若m1≤m2,V必须小于或等于
注意:本题中,由于m1和m2的大小关系没有确定,在解题时必须对可能发生的物理过程进行讨论,分别得出不同的结果。
如图12-1所示,有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薄板(厚度不计),质量
分别为M和m,半径分别为R和r,两板之间用一根长为0.4m的轻
绳相连结。开始时,两板水平放置并叠合在一起,静止于高度为
0.2m处。然后自由下落到一固定支架C上,支架上有一半径为
R‘(r
板与支架发生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后,两板即分离,直到
轻绳绷紧。在轻绳绷紧的瞬间,两物体具有共同速度V,如图12-2所示。
求:(1)若M=m,则V值为多大 (2)若M/m=K,试讨论 V的方向与K值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V=
(2)①K<3时,V>0,两板速度方向向下。
②K>3时,V<0,两板速度方向向上。
③K=3时,V=0,两板瞬时速度为零,接着再自由下落。
开始 M与m自由下落,机械能守恒。M与支架C碰撞后,M以原速率返回,向上做匀减速运动。m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绳绷紧瞬间,内力(绳拉力)很大,可忽略重力,认为在竖直方向上M与m系统动量守恒。(1)据机械能守恒:(M+m)gh=(M+m)V02所以,V0=
=2m/s
M碰撞支架后以Vo返回作竖直上抛运动,m自由下落做匀加速运动。在绳绷紧瞬间,M速度为V1,上升高度为h1,m的速度为V2,下落高度为h2。则:
h1+h2=0.4m,h1=V0t-gt2,h2=V0t+
gt2,而h1+h2=2V0t,
故:
所以:V1=V0-gt="2-10×0.1=1m/s" V2=V0+gt=2+10×0.1=3m/s
根据动量守恒,取向下为正方向,mV2-MV1=(M+m)V,所以
那么当m=M时,V=1m/s;当M/m=K时,V=。
讨论:①K<3时,V>0,两板速度方向向下。
②K>3时,V<0,两板速度方向向上。
③K=3时,V=0,两板瞬时速度为零,接着再自由下落。
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A=3m、mB=mC=m,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νo向右运动,A与B相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设A与B碰撞后,A的速度为vA,B与C碰撞前B的速度为vB,B与C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对A、B木块:mAv0=mAvA+mBvB…①
对B、C木块:mBvB=(mB+mC)v… ②
由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
vA=v… 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B=v0答: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是
v0.
(选修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C、重核的裂变过程质量增大,轻核的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
D、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2)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荡秋千时从A点(秋千绳OA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出发绕悬点O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男女演员在极短的时间内互相将对方沿水平方向推出,两人向相反方向做一平抛运动,并能安全落到地面.若女演员的落地点刚好在初始位置A点的正下方,且已知男演员质量是女演员质量的2倍,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绳长为R,O点距地面高度为5R,不计空气阻力.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
正确答案
(1)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的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揭示了光的粒子性,A正确;
B、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质子数等于电荷数2,所以“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是错误的;
C、重核的裂变过程和轻核的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所以C是错误的;
D、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的波动性,即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所以D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D.
(2)设分离前男女演员在秋千最低点B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1+m2)gR=(m1+m2)
①
设刚分离时男演员速度的大小为v1,方向与v0相同;女演员速度的大小为v2,方向与v0相反,由动量守恒,
(m1+m2)v0=m1v1-m2v2②
分离后,男演员做平抛运动,设男演员从被推出到落在C点所需的时间为t,
根据题给条件,由运动学规律,
4R=gt2 ③
s=v1t④
根据题给条件,女演员的落地点刚好在初始位置A点的正下方,根据平抛有:
R=v2t ⑤
由以上各式可得:s=6.5R
答: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为6.5R.
(本题12分)如图,氢气球下悬一吊篮,吊篮中有一人,静止于空中。气球、吊篮与人的总质量为M(不包括石块),当人将一质量为m的石块向上抛出,石块经t秒落回手中。求石块上抛过程中与人的最大距离。(空气阻力不计)
正确答案
设石块、人最大位移分别为S1、S2
因为合外力为零,所以竖直方向平均动量守恒,人抛球位置与接球位置为同一位置,往返时间相等。
速度为3m/s的冰壶甲与静止的相同冰壶乙发生对心正碰,碰后甲以1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求碰后瞬间冰壶乙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v2′=2m/s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 m1v1′+m2v2′(2分)
代入数据得 v2′=2m/s (2分)
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长为l的匀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面边缘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度v向下拉绳,物块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而且此时板的右端尚未到达桌边定滑轮处.求:
(1)物块与板的动摩擦因数及物块刚到达板的中点时板的位移;
(2)若板与桌面间有摩擦,为使物块能到达板的右端,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范围;
(3)若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2)问中的最小值,在物块从板的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人拉绳的力所做的功(其他阻力均不计).
正确答案
(1) (2)大于
(3)2Mv2
(1)设物块在板上滑行的时间为t1,对板应用动量定理得:
μ1mgt1=Mv,t1= ①
设在此过程中物块前进位移为s1,板前位移为s2,
则s1=v·t1 ②
s2=t1 ③
s1-s2= ④
由①~④得物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板的位移s2=
(2)设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物块在板上滑行的时间为t2.则应用动量定理得
[μ1mg-μ2(m+M)g]·t2=Mv,
t2=
又设物块从板的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为t3
则
为了使物块能到达板的右端,必须满足t2≥t3
即≥
,μ2≥
所以为了使物块能到达板的右端,应使板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2≥
(3)设绳子的拉力为T,物块从板的左端到达右端的过程中物块的位移为s3,则有:T-μ1mg=0,s3=v·t3=2l
由功的计算公式得:WT=T·s3=μ1mg·2l=·mg·2l=2Mv2
所以绳的拉力做功为2Mv2.
(或W=ΔEk+Q1+Q2=Mv2+μ1mgl+μ2(M+m)gl=2Mv2)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20kg的足够长的木板,上表面粗糙,以速度v0=10m/s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现将质量为m=5kg的小铁块无初速地轻放在木板的前端,求
(1) 小铁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它们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 全过程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正确答案
(1)根据动量守恒Mv0=(M+m)v --------------- (3分)
得 v=Mv0/ (M+m) ="8m/s " --------------- (2分)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系统内能
则 Q= Mv02/2 -(M+m)v2/2 --------------- (4分)
得 Q=Mmv02/2(M+m)="200J " --------------- (2分)
略
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美国媒体报道说,一块脱落的泡沫损伤了左翼并最终酿成大祸。据美国航天局航天计划的Dittemore于2003年2月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撞击航天飞机左翼的泡沫最大为20英寸(约50.8cm)长,16英寸(约40.6cm)宽,6英寸(约15.2cm)厚,其质量大约1.3kg,其向下撞击的速度约为250m/s,而航天飞机的上升速度大约为700m/s。假定碰撞时间等于航天飞机前进泡沫的长度所用的时间,相撞后认为泡沫全部附在飞机上。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左翼受到的平均撞击力(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泡沫与航天飞机的碰撞看成完全非弹性碰撞,设飞船的质量为M,速度为v1,泡沫的质量为m,速度为v2,对泡沫碰撞航天飞机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得,Mv1-mv2=(M+m)v
碰撞后共同速度v="(" Mv1-mv2)/(M+m),由于M远远大于m,所以v≈v1=700m/s
泡沫撞击飞机的时间近似为t=L/v=7.3×10-4s
对泡沫运用动量定理可得撞击力F=m(v+v2)/t=1.69×106N
略
如图,质量为M长度为L的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车正中央的位置以速度开始沿车的表面运动.若木块与车的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与车两侧壁的碰撞无能量损失,则木块与车壁发生碰撞的次数n多大?
正确答案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0.5" T 的匀强磁场,质量M="2" kg的平板小车以v0="4"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将质量m="0.1" kg、电荷量q="0.2" C的绝缘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在小车的右端,小车足够长,与物块之间有摩擦,g取10 m/s2.求:
(1)物块的最大速度;
(2)小车的最小速度;
(3)产生的最大内能.
正确答案
(1)10 m/s (2)13.5 m/s (3)8.75 J
(1)设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
由动量守恒:Mv0=(M+m)v
则v="13.3" m/s ①
因qvB="1.33" N>mg="1" N
故小车、物块不会相对静止 ②
则当qvmB=mg时,
物块有最大速度vm=="10" m/s. ③
(2)当物块速度最大时,小车速度最小
由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Mv0="Mv1+mvm " ④
所以v1="13.5" m/s. ⑤
(3)由能量守恒,产生的最大内能:
Q=Mv02-
Mv12-
mvm2 ⑥
所以Q="8.75" J. ⑦
如图6-4-3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两个质量也是m的铁块B、C同时从A的左右两端滑上A的上表面,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和2v,B、C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图6-4-3
(1)试分析B、C滑上长木板A后,A的运动状态如何变化.
(2)为使B、C不相撞,A木板至少多长?
正确答案
(1)A以v′=做匀速运动 (2)
B、C都相对于A滑动时,A所受合力为零,保持静止,这段时间为Δt1=.B刚好相对于A静止时,C的速度为v,A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由动量守恒可求出A、B、C最终的共同速度v′=
,这段加速经历的时间为Δt2=
,最终A将以v′=
做匀速运动.
全过程系统动能的损失都将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而摩擦生热Q=fd=μmgd,由能量守恒定律列式:μmgd=mv2+
m(2v)2-
·3m(
)2,解得d=
.这就是A木板应该具有的最小长度.
如图8-8-5所示,摆的质量M="2.98" kg,摆线长 1 m,子弹的质量是20 g,以210 m/s的水平速度射入摆中,又以61 m/s 的速度射出.子弹射出时摆线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N.
图8-8-5
正确答案
32.2
求出子弹穿出时摆线的速度,就能求出摆线的拉力.选子弹与摆为一系统,当子弹穿入摆时,摆就向右偏转,这时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就不为零了,但由于子弹与摆作用时间极短,可以认为子弹穿过摆后,摆仍在平衡位置,在作用前和作用后的两个瞬时系统动量是守恒的.当子弹穿过摆后,摆由平衡位置向右摆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就不守恒了,因此:
mv0=mv′+MV′
V′= m/s="1" m/s
子弹穿出后摆做圆周运动,拉力FT和重力Mg的合力作向心力
FT-Mg=M
FT= Mg+M=2.98×(9.8+1) N="32.2" N.
新的交通法规的颁布和执行,对确保道路畅通,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平直公路上一质量为m1="1" 200 kg、以速度v1="21" m/s行驶的汽车A,发现在它前方s0="33" m处有一质量为m2="800" kg、以速度v2="15" m/s迎面驶来的汽车B,两车同时急刹车,但由于惯性仍使两车猛烈相撞并结合在一起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设路面与两车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3,g取10 m/s2,忽略碰撞过程中路面摩擦力的冲量.设两车的相撞时间(从两车接触到一起滑行)t0="0.02" s,则每个驾驶员受到的水平平均冲力是其自身重力的几倍?
正确答案
60倍 90倍
两车刹车的加速度均为a=-μg,从两车刹车到即将相碰的时间t内有
v1t+at2+v2t+
at2=33
相撞前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v1′=v1+at,v2′=v2+at
因忽略碰撞过程中路面摩擦力的冲量,两车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m1v1′-m2v2′=(m1+m2)v
解得v="6" m/s,方向与A车运动方向相同.
设两车驾驶员的质量分别为ma、mb,由动量定理可得他们受到的平均冲力为
FA=
FB=
与其重力的比值分别为
=|
|=60倍
=|
|=90倍.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使滑块A以2 m/s的速度向右运动,滑块B以4 m/s的速度向左运动并与滑块A发生碰撞,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1 kg、2 kg,滑块B的左侧连有轻弹簧,求:
(1)当滑块A的速度减为0时,滑块B的速度大小;
(2)两滑块相距最近时滑块B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1) (2)
试题分析:(1) (3分)
(2分)
(2) (3分)
(2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利用动量守恒列公式时要先规定正方向,找到初末状态列公式求解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