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大小规律
- 共97题
下列各组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对于同种元素的离子: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零族除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着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A、钠离子的半径小于钠原子,所以比值小于1,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减小,所以比值大于1,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减小,所以比值大于1,故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往下半径增大,所以比值小于1,故D错误;
故选BC.
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Mg2+、Al3+、O2-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即微粒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O2->Na+>Mg2+>Al3+,故A错误;
B、S2-和Cl-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即微粒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S2-)>r(Cl-),同理r(Na+)>r(Al3+),但Cl-比Na+多一个电子层,显然r(Cl-)>r(Na+),故离子半径大小是:S2->Cl->Na+>Al3+,故B错误;
C、Na、Mg、Al、S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即:Na>Mg>Al>S,故C错误;
D、Cs、Rb、K、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减少,其原子半径Cs>Rb>K>Na,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粒子半径:K+>Al3+>S2->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Cl->K+>Al3+,故错误;
②非金属性F>Cl>S>P>Si,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PH3>SiH4,故正确;
③非金属性Cl>Br>I>S,阴离子还原性S2->I->Br->Cl-,故错误;
④非金属性Cl>S>Se>Te,单质氧化性Cl2>S>Se>Te,故正确;
⑤非金属性S>P>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O4>H3PO4>H2CO3,碳酸酸性比较HClO强,故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故正确;
⑥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N>P>Si,故正确;
⑦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Be<Mg<Ca<K,故正确,
故选C.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所以F半径最小,电子层数一样,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S2->Cl-,核电荷数一样,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S<S2-,即S2->S>Cl->F,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即HClO4>H2SO4>H3PO4,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所以氧化性:Cl2>S,同主族,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所以S>Se>Te,即氧化性:Cl2>S>Se>Te,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律,单质氧化性顺序是:Cl2>Br2>I2>S,所以离子还原性:S2->I->Br->OH-,故D正确.
故选A.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如表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P原子半径应介于S与Si原子半径之间,故其原子半径可能为1.10×10-10 m,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