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鸦片战争
- 共43题
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绸布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2 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 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变化曲线图”,说说1912年—1925年、1937年—1949年这两个阶段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这两个阶段发生变化的相应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通商口岸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1912年至1925年变化趋势:短暂的繁荣或短暂的春天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欧洲列强忙于;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爱国热忱推动;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1937年至1949年:日益萎缩直至陷入绝境原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经济掠夺:美国的经济侵略加剧;官僚资本的排挤;国民政府加税及通货膨胀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以后30年好。
(4)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本质差异: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升: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3)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或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第一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
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了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制度。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
(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8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
思想文化:出现了向两方学习的新思想和“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2010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欢腾了上海,欢腾了中国,欢腾了全世界。外国的一位参观友人说:中国上海的“世博会”是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它不仅使我们回顾了文明、享受了现实,而且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人类世界真美好!
(1)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后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是哪一年哪一国?为什么当时这个国家能够举办“世博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世界举办多次“世博会”期间,从农业文明步入近代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几次重大的凤凰涅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今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地举办“世博会”?你怎样认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你对中国走向世界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862年,英国。原因: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帝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2)变化:①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打开了古老天朝的门户。从此,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各国开始了100多年对华侵略,逼签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掠夺了中国具大的物质财富。②中国清政府的腐败虽经辛亥革命被推翻,但又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民族资本主义难以发展。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又拉大了。原因:我们几乎错过了世界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现在接受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余波。
(3)原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建议:①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努力建设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②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与世界交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