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在原因和方式上存在怎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和方式不同:第一次由“经济大变革”引发“政治体制”上的主动转型,即“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而第二次由“外来侵略”引发“政治体制”上的被动转型,即“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

(2)第一次:春秋战国,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急剧变革。历经500年的逐渐积累,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或西周“封邦建国”体制的确立——春秋战国的连年征战——秦的统一——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3)“略”(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十七世纪,中英两国的社会发展差异极为明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1662——1722在位)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东华录》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 乾隆58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携带600箱货访华。一是向乾隆帝祝寿,二是希望中英互通有无,发展贸易,并在京建立使馆。……谈及通商,乾隆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马戛尔尼)临走时,赠送给中国的礼物有蒸汽机、远洋战舰模型与高倍望远镜等。作为回赠,中国给英方的礼物则是丝绸、茶叶和文房四宝。……马戛尔尼回禀英女皇说:“(中国)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体积与外表庞大……一旦有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指挥,那就不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回答:

(1)从社会发展水平的角度看,材料三中马戛尔尼与中国互赠的礼品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马戛尔尼的判断正确吗?请以史实说明。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本质:中国仍徘徊于农业文明时代(封建社会),英国已开始迈向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英双方社会发展差距开始扩大。原因:政治上,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妨碍社会进步,未能赶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近代化);英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这种民主政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判断正确。40多年后英国凭武力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启示:要抓住机遇,追赶世界潮流,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500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淹没了。

材料二:根据西方人的报道,中国的开放只不过是一种中外联营……外国人得出一条在中国活动的基本规律:没有中国人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成。从一开始,鸦片贸易就是中外联营的行动,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远胜于兰开夏的纺织品,由此出现了超乎外国人想象的鸦片销售网络。

材料三: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因而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60%的赋税。……鸦片泛滥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大量的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拖欠的赋税也就日益增多,国库储备越来越少,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美]费正清著,傅光明译《观察中国》

材料四: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乔志强、行龙《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言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后来这种言论“被淹没”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中外联营的行动。”对此,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客观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说明:鸦片贸易在给西方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引起西方进步人士的同情。

真实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尖锐社会矛盾,淡化了人们对鸦片贸易罪恶行径的关注。

(2)清朝吏治腐败,不法官员和奸商从中牟利。

(3)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外敌的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中国海疆主权》

材料三 李鸿章在谈到国防安全时说:“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 材料四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五 “英国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它的威力巨大的海上力量这个武器。海上力量使它富有,并反过来保护了使它致富的贸易。……作为海洋上的统治者,它堵住了海洋上所有交通干线。”

——美国马汉的《海洋战略》

(1)简述材料一、二的关系,从海防和海权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中的海防思想有何不同?谁的意见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材料三、四、五,分析近代中国发展海军与西方列强发展海军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水师装备落后,海防废弛;材料二中反映了近代列强侵华绝大部分从海上开始;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严重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侵占香港岛,强迫上海等五口开埠,之后,美、法等国又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近代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

(2)材料三中李鸿章主张“陆主海从”的近海防御战略,不穷兵于海外;材料四中吴元炳主张加强海防建设。吴元炳的奏议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海军基地等。

(3)近代中国发展海军是对外敌海上入侵的被动反应,单纯防御;西方国家发展海军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需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间,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主要矛盾的变化一直贯穿于国脉之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至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演变其剧烈的历史运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今天的历史运动在怎样的历史坐标点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续前进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主要矛盾演变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演变:①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触动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⑤1956年秋,党的“八大”会议召开,认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继续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2)运动:①列强各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掀起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奴役。②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和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伪满复辟证明了这一点。③中国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了14年的艰苦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④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⑤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至今在“百年三步走”的战略决策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3)进入了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正率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本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化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5)特点:主要矛盾始终贯穿于国脉之中,成为历史运动的主流,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在错综复杂中不断变化和转化,人民和一切正义力量的努力,这一转化过程总是朝着光明、进步的历史方向发展。

下一知识点 : 《南京条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鸦片战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