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觉醒的先躯
- 共542题
20世纪初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潮是
正确答案
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与同期欧洲1848年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正确答案
护国运动的真正结果是
正确答案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
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
想的是
正确答案
下列不属于“亚洲的觉醒”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正确答案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政策转变。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正确答案
20世纪初,中国、印度、土耳其等许多国家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民族民主运动,被列宁称为“亚洲觉醒”,其中中国的辛亥革命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些运动的共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1930年,甘地领导了“食盐进军”运动。下列有关对这一运动的评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正确答案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被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正确答案
凯末尔改革期间曾经脱去军服,戴上大礼帽,穿着晚礼服,以社会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国人中间;也曾以教师身份出现在学校、乡村广场,教人们书写新文字。以上事实最能说明
正确答案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正确答案
与亚非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凯末尔革命成功的突出特点是
正确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有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国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而是因为奸臣误国。……可惜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以后,就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林虽有这种觉悟,但他怕清议指摘……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论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落,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
材料二 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均摘自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概述作者描述的关于林则徐的两种观点。哪一种是错误的?(2分)为什么?(6分)
(2)作者对于林则徐的批评是否正确?(2分)为什么?(6分)
正确答案
(1)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战胜英国侵略者,因为清政府的破坏,林则徐无法施展其才能,因而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逐步认识到当时的中外形势,他能够首先开眼看世界,但无力扭转当时的战争形势。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了解世界潮流所向,仍然没有摆脱“天朝上国”的迷梦。
(2)作者认为林则徐害怕舆论的指责,坐视国家衰败,不敢公开说明自己的见解,因而延缓了中国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不正确。中国在当时没有发生改革运动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尚未出现,不具备改革的客观条件,而不应该由林则徐来承担责任。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能够直接概括出有关林则徐的两种观点即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战胜英国侵略者,因为清政府的破坏,林则徐无法施展其才能,因而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逐步认识到当时的中外形势,他能够首先开眼看世界,但无力扭转当时的战争形势。显然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了解世界潮流所向,仍然没有摆脱“天朝上国”的迷梦。(2)从材料二中能够总结出作者的观点,即作者认为林则徐害怕舆论的指责,坐视国家衰败,不敢公开说明自己的见解,因而延缓了中国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判断,作者观点是不正确的,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当时没有发生改革运动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尚未出现,不具备改革的客观条件,而不应该由林则徐来承担责任。
阅读下列有关凯末尔的历史图片:
请回答:
(1)图一至图四之间的关系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三、图四反映了凯末尔在哪些方面的改革?你如何评价这些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希腊军队入侵土耳其,凯末尔到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建国民军。1922年将希腊军队全部赶出国境,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次年成立共和国,人民欢庆胜利。凯末尔着手进行各方的改革,开创土耳其历史的新时期。
(2)两幅图反映了凯末尔改革中服饰改革和文字改革的内容。他的这些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土耳其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促进了土耳其的近代化,但其全面西化,也造成了民族虚无主义情绪。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