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电性(单质、溶液、熔融状态导电)
- 共279题
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①自来水②0.5mol•L-1盐酸 ③0.5mol•L-1醋酸 ④0.5mol•L-1 NH4Cl溶液.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把NaOH固体加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①水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加入NaOH后,NaOH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则溶液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不选;
②H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入NaOH后,二者反应生成强电解质氯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选;
③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大,加入NaOH后,二者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较大,则溶液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不选;
④NH4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入NaOH后,二者反应生成强电解质NaCl和弱电解质一水合氨,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导致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选;
故选B.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①固体食盐 ②溴水 ③CuSO4•5H2O ④液溴
⑤蔗糖 ⑥氯化氢气体 ⑦盐酸 ⑧液态氯化氢.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固体食盐没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故①错误;
②溴水中有氢离子、溴离子和次溴酸跟等离子,能导电,故②正确;
③CuSO4•5H2O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故③错误;
④液溴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故④错误;
⑤蔗糖是非电解质,没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故⑤错误;
⑥氯化氢气体是共价化合物,没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故⑥错误;
⑦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⑦正确;
⑧液态氯化氢没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故⑧错误.
故选B.
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其本质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为NaCl在高温下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能够导电,故选D.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A溶液,滴定管内盛有B溶液,B溶液不断滴下的过程中,始终开启电源,使导电线路处于通电状态,并用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使之混合均匀.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灯泡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A、B两份溶液的可能组合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B溶液不断滴下的过程中,灯泡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先减小后增大,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灯泡不会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故A错误;
B.生石灰的悬浊液中,离子浓度较小,所以灯泡不亮,熟石灰的悬浊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灯泡应该变亮,所以不会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故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灯泡变暗,当氢氧化钡完全反应之后,再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灯泡逐渐变亮,灯泡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故C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中离子不大变化不大,灯泡不会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①NaOH溶液 ②铜丝 ③液态HCl ④盐酸 ⑤稀硫酸 ⑥氨水 ⑦CO2 ⑧熔融NaCl ⑨蔗糖晶体 ⑩酒精
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是电解质但在上述状态下不能导电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①②④⑤⑥⑧
⑦⑨⑩
③
解析
解:①NaOH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但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铜丝 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能导电,但铜丝是单质,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液态HCl溶于水能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所以氯化氢强电解质,但液态氯化氢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所以不导电;
④盐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能导电,盐酸是混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能导电,稀硫酸是混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氨水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能导电,氨水是混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CO2、⑨蔗糖晶体、⑩酒精都是非电解质,所以都不导电;
⑧熔融NaCl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能导电,且氯化钠是电解质;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⑥⑧;⑦⑨⑩;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