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运动定律
- 共29769题
如图(1)所示,某人借助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测得货物加速度a与绳子对货物拉力F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不计滑轮的摩擦,则:
(1)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数值的含义为:______;
(2)图线斜率的含义为:______.
正确答案
mg
物体质量的倒数
解析
解:货物受到重力和拉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T-mg=ma
变形得到 a=
当a=0时,FT=mg,即线与横轴的交点N数值的含义为mg;
由数学知识可知 a-FT图象是直线,其斜率等于.
故答案为:mg;.
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4s后小环速度随时间变化未画出).求
(1)小环质量的大小
(2)α角的正弦值
(3)除1s末,何时小环的速度大小为0.5m/s.
正确答案
解:(1)(2)由速度图象得:在0-2s内,小环的加速度为a1=0.5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sinα=ma1
F2=mgsinα
由图读出,F1=5.5N,F2=3.5N
解得:m=4kg,sinα=0.0875
(2)在4s时刻后,拉力F3=1.5N<mgsinα,则小环先向上匀减速运动再向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3==a1,故根据速度图象得知,4s后速度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0-2s内图象的斜率大小,作出4s后的速度图象如图,由图可知还有两个时刻的速度为0.5m/s,即5s末和7s末.
答:
(1)小环质量的大小是4kg.
(2)α角的正弦值为0.0875.
(3)除1s末,在5s末和7s末,小环的速度大小为0.5m/s.
解析
解:(1)(2)由速度图象得:在0-2s内,小环的加速度为a1=0.5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sinα=ma1
F2=mgsinα
由图读出,F1=5.5N,F2=3.5N
解得:m=4kg,sinα=0.0875
(2)在4s时刻后,拉力F3=1.5N<mgsinα,则小环先向上匀减速运动再向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3==a1,故根据速度图象得知,4s后速度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0-2s内图象的斜率大小,作出4s后的速度图象如图,由图可知还有两个时刻的速度为0.5m/s,即5s末和7s末.
答:
(1)小环质量的大小是4kg.
(2)α角的正弦值为0.0875.
(3)除1s末,在5s末和7s末,小环的速度大小为0.5m/s.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m2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到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1和F2,已知m1=5kg,m2=10kg,Fl=2N,F2=4N,则甲、乙的加速度大小a1、a2关系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由此可知,物体所受合力即为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故可知两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相等.
故选:B
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是4.2N,求:
(1)物体在4s末的速度.
(2)物体在第4s内发生的位移.
正确答案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解得加速度为:
a==
=1.1m/s2,
4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1.1×4=4.4m/s;
(2)物体的位移:
x=at2=
×1.1×42=8.8m;
答:(1)物体在4s末的速度为4.4m/s.
(2)物体在第4s内发生的位移为8.8m.
解析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解得加速度为:
a==
=1.1m/s2,
4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1.1×4=4.4m/s;
(2)物体的位移:
x=at2=
×1.1×42=8.8m;
答:(1)物体在4s末的速度为4.4m/s.
(2)物体在第4s内发生的位移为8.8m.
如图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分别为m、3m、2m.B和C分别固定在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B和C在吊篮的水平底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的瞬间(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弹簧开始的弹力F=3mg,剪断细线的瞬间,弹力不变,
将C和A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AC==2g,
即A、C的加速度均为2g.故AD错误,C正确.
B、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B的合力仍然为零,则B的加速度为0.故B错误.
故选:C.
“引体向上”是一项体育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身体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超过杠面;下放时,两手臂放直.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背力和腹肌的目的,如图所示,某同学质量为m=60kg,开始下颚距单杠的高度为H=0.4m,当他用F=720N的恒力将身体拉至某位置时,不再用力,以后依靠惯性继续向上运动.为保证此次引体向上动作合格,恒力F的作用时间至少为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正确答案
解:设施加恒力F时,人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F-mg=ma
代入解得:a==
-10=2m/s2
设加速运动时间为t,人加速上升的高度为:h1=…①
人加速上升的末速度为:v=at…②
人不再用力后,以速度v竖直上抛的高度为:h2=…③
且h1+h2=H…④
由①②③④得:at2
=H
代入解得:t=s
答:恒力F的作用时间至少为s.
解析
解:设施加恒力F时,人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F-mg=ma
代入解得:a==
-10=2m/s2
设加速运动时间为t,人加速上升的高度为:h1=…①
人加速上升的末速度为:v=at…②
人不再用力后,以速度v竖直上抛的高度为:h2=…③
且h1+h2=H…④
由①②③④得:at2
=H
代入解得:t=s
答:恒力F的作用时间至少为s.
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若木块沿着传送带的运动是一直加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L=,解得t=
,故C错误.
若一直加速到达另一端的速度恰好为v,则有,解得t=
,故D正确,B错误.
若先加速后匀速,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匀速运动的时间
,则总时间t=
.故A正确.
故选:AD.
(2016•江苏模拟)如图所示,长L=9m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傾角θ=37°,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υ=4m/s的速率顺时针方向运行,在传送带的B端有一离传送带很近的挡板P可将传送带上的物块挡住,在传送带的A端无初速地放一质量m=1kg的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块与挡板的碰撞能量损失及碰撞时间不计.(g=10m/s2,sin37°=0.6)求:
(1)物块从第一次静止释放到与挡板P第一次碰撞后,物块再次上升到传送带的最高点的过程中,因摩擦生的热;
(2)物块最终的运动状态及达到该运动状态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正确答案
解:(1)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滑,物块沿传送带向下加速运动的速度
与P碰前的速度
物块从A到B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位移s1=L+vt1=21m
物块与挡板碰撞后,以v1的速度反弹,因v1>v,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上滑,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物块速度减小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间
在t2时间内物块向上的位移
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上的位移s2=l1-vt2=0.2m
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滑,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物块速度减小到零的时间
物块向上的位移
此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的位移s3=vt3-l2=4m
摩擦生热Q=μmgcosθ(s1+s2+s3)=100.8J
答:因摩擦生的热为100.8J.
(2)物块上升到传送带的最高点后,物块沿传送带向下加速运动,与挡板P第二次碰撞前的速度
碰后因v2>v,物块先向上做加速度为a2的减速运动,再做加速度为a3的减速运动,物块向上的位移为
物块与挡板第三次碰撞前的速度
在此类推经过多次碰撞后物块以v=4m/s的速度反弹,故最终物块在P与离P 4m的范围内不断做向上的加速度为2 m/s2的减速运动和向下做加速度为2 m/s2的加速运动,物块的运动达到这一稳定状态后,物块对传送带有一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Ff=μmgcosθ
故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μmgcosθ•v=16W
答:最终物块在P与离P 4m的范围内不断做向上的加速度为2 m/s2的减速运动和向下做加速度为2 m/s2的加速运动,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6W.
解析
解:(1)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滑,物块沿传送带向下加速运动的速度
与P碰前的速度
物块从A到B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位移s1=L+vt1=21m
物块与挡板碰撞后,以v1的速度反弹,因v1>v,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上滑,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物块速度减小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间
在t2时间内物块向上的位移
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上的位移s2=l1-vt2=0.2m
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滑,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物块速度减小到零的时间
物块向上的位移
此过程中物块相对传送带向下的位移s3=vt3-l2=4m
摩擦生热Q=μmgcosθ(s1+s2+s3)=100.8J
答:因摩擦生的热为100.8J.
(2)物块上升到传送带的最高点后,物块沿传送带向下加速运动,与挡板P第二次碰撞前的速度
碰后因v2>v,物块先向上做加速度为a2的减速运动,再做加速度为a3的减速运动,物块向上的位移为
物块与挡板第三次碰撞前的速度
在此类推经过多次碰撞后物块以v=4m/s的速度反弹,故最终物块在P与离P 4m的范围内不断做向上的加速度为2 m/s2的减速运动和向下做加速度为2 m/s2的加速运动,物块的运动达到这一稳定状态后,物块对传送带有一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Ff=μmgcosθ
故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μmgcosθ•v=16W
答:最终物块在P与离P 4m的范围内不断做向上的加速度为2 m/s2的减速运动和向下做加速度为2 m/s2的加速运动,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6W.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推力作用,6s内F的变化和速度变化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kg,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______(g=10m/s2)
正确答案
1
0.2
解析
解:在2-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f=F2=2N.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1-f=ma,a=3m/s2,F1=5N,则m=1kg.
动摩擦因数:.
故答案为:1,0.2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1㎏,恰能沿倾角为θ=30°、高为h=2m的固定斜面匀速滑下,现用平行斜面向上的恒力推物体,将物体从静止开始,由斜面底端沿斜面推到斜面顶端,经历时间t=4s,求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的动能和所加恒力做的功.(g=10m/s2)
正确答案
解:恒力F推上物体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速度为:v=at=2m/s
动能:
物体匀速下滑有:mgsinθ-μmgcosθ=0
由牛顿运动定律:F-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F=10.5N
所以恒力F的功为
W=FS=42J
答:
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的动能为2J
所加恒力做的功42J
解析
解:恒力F推上物体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速度为:v=at=2m/s
动能:
物体匀速下滑有:mgsinθ-μmgcosθ=0
由牛顿运动定律:F-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F=10.5N
所以恒力F的功为
W=FS=42J
答:
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的动能为2J
所加恒力做的功42J
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车中悬挂的小球A和车水平底板上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A的悬线与竖直线有一定夹角θ,B与车底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假设B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和B都相对车厢静止,加速度相同,方向为水平方向,对A受力分析可知,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恒定水平向左,故加速度恒定,方向水平向左,所以B受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向左,大小恒定.故A错误,B正确;
C、要使A、B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则当B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加速度最大,则最大加速度a=,
所以A的最大加速度也为7.5m/s2,对A受力分析,加速度a=gtanθ=7.5m/s2,所以θ=37°,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如图所示是质量为m的小球靠近墙面竖直上抛的频闪照片,甲图是上升时的照片,乙图是下降时的照片,O是运动的最高点.假设小球所受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据此估算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为______.
正确答案
mg
解析
解:设每块砖的厚度是d,向上运动上运动时:9d-3d=aT2…①
向下运动时:3d-d=a′T2…②
联立①②得:…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上运动时:mg+f=ma…④
向下运动时:mg-f=ma′…⑤
联立③④⑤得:f=mg
故答案为:mg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s1=vt==16.67m
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汽车的质量为m,有:
F=ma=0.4mg
解得:a=4m/s2
从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s2==
所求距离为:s=s1+s2=16.67+138.9m=155.57m
答: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155.57m
解析
解: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s1=vt==16.67m
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汽车的质量为m,有:
F=ma=0.4mg
解得:a=4m/s2
从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s2==
所求距离为:s=s1+s2=16.67+138.9m=155.57m
答: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155.57m
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b=2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解:(1)设物块加速度大小为a,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
L=,
v=v0+at,
代入数据解得a=3m/s2,v=8m/s.
(2)垂直斜面方向上,FN=mgcosθ-Fsinα,
f=μFN,
在沿斜面方向上,Fcosα-mgsinθ-f=ma,
解得F=.
答:(1)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8m/s.
(2)拉力F的大小为4.50N.
解析
解:(1)设物块加速度大小为a,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
L=,
v=v0+at,
代入数据解得a=3m/s2,v=8m/s.
(2)垂直斜面方向上,FN=mgcosθ-Fsinα,
f=μFN,
在沿斜面方向上,Fcosα-mgsinθ-f=ma,
解得F=.
答:(1)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8m/s.
(2)拉力F的大小为4.50N.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质量均为m=0.8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体不受到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
(1)物体A所受拉力F的大小;
(2)12s末物体A、B之间的距离s.
正确答案
解:(1)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为a1、a2.
由v-t图可得:a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A:F-f=ma1对B:-f=ma2得到:F=m(a1-a2)=0.8×N=0.8N
(2)设12s内物体A、B两物的位移分别为x1、x2,由图象得到:
x1=×(4+8)×12m=72m
x2=
所以:S=x1-x2=60m
答:
(1)物体A所受拉力F的大小为0.8N;
(2)12s末物体A、B之间的距离s=60m.
解析
解:(1)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为a1、a2.
由v-t图可得:a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A:F-f=ma1对B:-f=ma2得到:F=m(a1-a2)=0.8×N=0.8N
(2)设12s内物体A、B两物的位移分别为x1、x2,由图象得到:
x1=×(4+8)×12m=72m
x2=
所以:S=x1-x2=60m
答:
(1)物体A所受拉力F的大小为0.8N;
(2)12s末物体A、B之间的距离s=60m.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