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向右运动,将质量为m的工件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再经时间2t工件到达传送带的右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工件从水平传送带的左端到达右端通过的距离x;

(3)工件与水平传送带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Q.

正确答案

解:(1)工件的加速度:

a=              

对工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

所以:

μ==    

(2)工件加速距离:

工件匀速距离:

x2=v×2t=2vt

所以工件从左端到达右端通过的距离:

x=x1+x2=2.5vt

(3)工件只在匀加速运动阶段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工件相对水平传送带的位移为:

所以工件与水平传送带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Q=μmgx=max=mv2

答:(1)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

(2)工件从水平传送带的左端到达右端通过的距离x为2.5vt;

(3)工件与水平传送带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Q为mv2

解析

解:(1)工件的加速度:

a=              

对工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

所以:

μ==    

(2)工件加速距离:

工件匀速距离:

x2=v×2t=2vt

所以工件从左端到达右端通过的距离:

x=x1+x2=2.5vt

(3)工件只在匀加速运动阶段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工件相对水平传送带的位移为:

所以工件与水平传送带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Q=μmgx=max=mv2

答:(1)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

(2)工件从水平传送带的左端到达右端通过的距离x为2.5vt;

(3)工件与水平传送带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Q为mv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4.0×103kg的汽车,在4.8×103N的水平恒力牵引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道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前进40m,求:

(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

(2)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正确答案

解:(1)因为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x=得汽车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a==0.8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汽车所受合力为:

汽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作用,故有:F=F-f

可知汽车所受阻力为:f=

答:(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0.8m/s2

(2)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1600N.

解析

解:(1)因为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x=得汽车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a==0.8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汽车所受合力为:

汽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作用,故有:F=F-f

可知汽车所受阻力为:f=

答:(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0.8m/s2

(2)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1600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火车以速率v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2做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使车做匀减速运动,该加速度大小为a,则要使两车不相撞,求加速度a应满足的条件?

正确答案

解:两车速度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t=

此时后面火车的位移:x1=

前面火车的位移为:x2=v2t,

由x1=x2+s,解得:a=

所以a

答:加速度满足的条件为a

解析

解:两车速度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t=

此时后面火车的位移:x1=

前面火车的位移为:x2=v2t,

由x1=x2+s,解得:a=

所以a

答:加速度满足的条件为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小车的顶棚上用绳线吊一小球,质量为m,车厢底板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当小车沿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时,小球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木块和车厢保持相对静止,求:

(1)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2)小球对悬线的拉力?

(3)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正确答案

解:(1)小球的加速度与小车的加速度相等,小球受力如图所示,设加速度为a

ma=mgtan30°

a=gtan30°=

(2)悬线的拉力

(3)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Ma=

答:(1)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2)小球对悬线的拉力为

(3)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解析

解:(1)小球的加速度与小车的加速度相等,小球受力如图所示,设加速度为a

ma=mgtan30°

a=gtan30°=

(2)悬线的拉力

(3)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Ma=

答:(1)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2)小球对悬线的拉力为

(3)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4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后拉力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该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拉力F的大小;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10m/s2

正确答案

解:对该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

在0-10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1     ①

在10-30s内,物体做匀减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2     ②

由v-t图象可知:在匀加速阶段物体的加速度a1=1m/s2; 在匀减速阶段物体的加速度a2=0.5m/s2   

代入已知数据有:

F-f=4×1

f

联立上述各式得:拉力F=9N,滑动摩擦力f=5N;

(2)根据摩擦定律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μFN=μmg

所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1)拉力F的大小为9N;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25.

解析

解:对该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

在0-10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1     ①

在10-30s内,物体做匀减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2     ②

由v-t图象可知:在匀加速阶段物体的加速度a1=1m/s2; 在匀减速阶段物体的加速度a2=0.5m/s2   

代入已知数据有:

F-f=4×1

f

联立上述各式得:拉力F=9N,滑动摩擦力f=5N;

(2)根据摩擦定律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μFN=μmg

所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1)拉力F的大小为9N;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25.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为M的木板,在木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块与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B若仅增大小木块的质量m,则时间t增大

C若仅增大恒力F,则时间t增大

D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时间t增大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的加速度 a1==-μg,M的加速度a2=

设板长为L,根据L=-a2t2

得 t=.则知

A、若仅增大木板的质量M,m的加速度不变,M的加速度减小,则时间t减小.故A错误.

B、若仅增大小木块的质量m,则m的加速度减小,M的加速度增大,则t增大.故B正确.

C、若仅增大恒力F,则m的加速度变大,M的加速度不变,则t减小.故C错误.

D、若仅增大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则m的加速度减小,M的加速度增大,则t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2

(1)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F大小的范围是什么?

(2)其它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N,且始终作用在M上,最终使得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m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大?

正确答案

解:(1)小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μN=μmg   

小滑块在滑动摩擦力f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μg.

木板在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 

使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的条件是a2>a1   

即                      解得    F>20N   

故F的范围为 F>20N   

(本问也可按临界情况即a1=a2的情况求解,然后再得出拉力范围)

(2)设m在M上滑动的时间为t,当恒力F=22.8N,木板的加速度a2=

小滑块在时间t内运动位移S1=

木板在时间t内运动位移S2=

因     S2-S1=L

解得     t=2s

故m在M上滑动的时间为2s.

解析

解:(1)小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μN=μmg   

小滑块在滑动摩擦力f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μg.

木板在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 

使m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的条件是a2>a1   

即                      解得    F>20N   

故F的范围为 F>20N   

(本问也可按临界情况即a1=a2的情况求解,然后再得出拉力范围)

(2)设m在M上滑动的时间为t,当恒力F=22.8N,木板的加速度a2=

小滑块在时间t内运动位移S1=

木板在时间t内运动位移S2=

因     S2-S1=L

解得     t=2s

故m在M上滑动的时间为2s.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气球匀速下降,为了获得向上的加速度a,需扔掉一部分压舱物,扔掉压舱物的质量跟气球原来的质量的比值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气球的质量为M,扔掉的质量为m,匀速下降时,F=Mg,扔掉物体m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m)g=(M-m)a

m=

故答案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某测量小组同学设计出了一种测量方案: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质量不计)的轻软绳两端,而定滑轮通过一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着,若选定物块A由静止开始下落进行研究,该测量小组测出了测力计的示数F,A物块的质量mA,B物块的质量mB,物块A下落的距离以及所用的时间t,则:

①由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

A.F,mA,mB

B.mA,mB,h   

C.mA,mB,t 

D.F,mA,t

②由选定的物理量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对A:

对B:

解得:

故答案为:①A;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由斜面底端A点沿斜面向上滑动,经过时间t,到达c点时速度刚好减为零.又经过时间t,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回到B点,此时对物体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使物体再经过2t的时间后刚好停在斜面的底端A点,求:

(1)AB之间的距离与BC之间的距离的比值;

(2)物体在AC段上滑的加速度a1和在BC段下滑的加速度a2的比值;

(3)拉力F与物体所受摩擦力Ff之比.

正确答案

解:(1)从B到A是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

从C到B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

联立解得:

sAB:sBC=2:1

(2)运用逆向思维,对A到C过程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有:

对C到B过程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有:

则:a1:a2=3:1

(3)从A到C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1=mgsinθ+Ff

从C到B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2=mgsinθ-Ff

由B到A段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3=F+Ff-mgsinθ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vB=a2t=2a3t

解得:

答:(1)AB之间的距离与BC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2:1;

(2)物体在AC段上滑的加速度a1和在BC段下滑的加速度a2的比值为3:1;

(3)拉力F与物体所受摩擦力Ff之比为3:2.

解析

解:(1)从B到A是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

从C到B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

联立解得:

sAB:sBC=2:1

(2)运用逆向思维,对A到C过程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有:

对C到B过程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有:

则:a1:a2=3:1

(3)从A到C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1=mgsinθ+Ff

从C到B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2=mgsinθ-Ff

由B到A段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a3=F+Ff-mgsinθ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vB=a2t=2a3t

解得:

答:(1)AB之间的距离与BC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2:1;

(2)物体在AC段上滑的加速度a1和在BC段下滑的加速度a2的比值为3:1;

(3)拉力F与物体所受摩擦力Ff之比为3: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长L=0.5m、质量可以忽略的杆,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连有质量m=2Kg的小球,它绕O点做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当通过最高点时,如图所示,求下列情况下小球所受到的力(计算出大小,并说明是拉力还是支持力).

(1)当v=1m/s时,大小为______N,是______力;

(2)当v=4m/s时,大小为______,是______力.

正确答案

16

44

拉力

解析

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假设杆子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

(1)当v=1m/s时,解得:F=mg-=16N

故杆子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16N,方向向上.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杆子的作用力为向下的压力,大小为16N.

(2)当v=4m/s时,解得:F=mg-=-44N,负号表示力F的方向与题目假设的方向相反,

故杆子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44N,方向向下.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杆子的作用力为向上的拉力,大小为44N.

故答案为:16,压;44,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质量分别是m1和m2的两个木块用轻弹簧相连,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住m1,并用力将它缓慢竖直向上提起,当木块m2刚要离开地面时,细线突然断裂,则此时木块m1的加速度为(  )

A0

Bg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据题知,当木块m2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对木块m2的拉力等于其重力,即有 F=m2g;

以m1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1g=m1a

联立解得 a=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50kg的滑块在7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若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g取10m/s2.试求:

(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2)滑块在前4s内发生的位移.

正确答案

解:(1)滑块的加速度a=

(2)滑块在前4s内的位移x=

答:(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0.5m/s2.(2)滑块在前4s内发生的位移为4m.

解析

解:(1)滑块的加速度a=

(2)滑块在前4s内的位移x=

答:(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0.5m/s2.(2)滑块在前4s内发生的位移为4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为: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70kg,吊椅的质量为10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g取10m/s2

(1)当运动员匀速上升时,求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1m/s2加速上升时,求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正确答案

解:(1)设运动员拉力为F,

2F=(M+m)g,解得F===400N.

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N=Mg-F=300N;

(2)设运动员拉力为F′,压力为FN

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2F′-(M+m)g=(M+m)a,

代入数据解得:F′=440N,

对运动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N-Mg=Ma,

代入数据解得FN=330N.

则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330N.

答:(1)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300N.(2)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为440N,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330N.

解析

解:(1)设运动员拉力为F,

2F=(M+m)g,解得F===400N.

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N=Mg-F=300N;

(2)设运动员拉力为F′,压力为FN

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2F′-(M+m)g=(M+m)a,

代入数据解得:F′=440N,

对运动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N-Mg=Ma,

代入数据解得FN=330N.

则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330N.

答:(1)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300N.(2)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为440N,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为330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物体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2,若给物体A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l0m/s,g=l0m/s2.求:

(1)物体A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

(2)若物体A右方x0=12m处有一辆汽车B,在物体A获得初速度v0的同时,汽车B从静止开始以a=2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通过计算说明物体A能否撞上汽车B?

正确答案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0

解得a0=2 m/s2

根据  v2-v02=-2 a0 x 

代入数据解得x=25m  

(2)假设二者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二者有共同速度v

则对物体A     v=v0-a0t   

对汽车B     v=at   

代入数据解得v=5 m/s

t=2.5 s

该过程中物体A的位移  xA=t=m=18.75m  

该过程中汽车B的位移  xB=t=m=6.25m  

因为   xA>xB+x0

故物体A能击中汽车B

答:(1)物体A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为25m.

(2)物体A能击中汽车B.

解析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0

解得a0=2 m/s2

根据  v2-v02=-2 a0 x 

代入数据解得x=25m  

(2)假设二者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二者有共同速度v

则对物体A     v=v0-a0t   

对汽车B     v=at   

代入数据解得v=5 m/s

t=2.5 s

该过程中物体A的位移  xA=t=m=18.75m  

该过程中汽车B的位移  xB=t=m=6.25m  

因为   xA>xB+x0

故物体A能击中汽车B

答:(1)物体A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为25m.

(2)物体A能击中汽车B.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运动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