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为20m,传送带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在A处放一质量为m无初速度的小物体,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g=10m/s2)求:

(1)小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2)若要使小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最短,则传送带的速度至少应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 (1)小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与皮带同速作匀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块的加速度为:a===μg=0.4×10=4m/s2

加速时间为:t1===0.5s

加速位移为:s1=t1=t1=×0.5=0.5m<20m,

然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位移为:x2=L-x1=20-0.5=19.5m,

匀速时间为:t2===9.75s

共历时:t=t1+t2=10.25s;

(2)滑块在皮带上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滑块的运动时间最短,

滑块在皮带上的加速度为:a===μg=0.4×10=4m/s2

小物体如一直加速从A到B历时t,则有:L=at2

解得时间为:t===s,

到B端时小物体速度为:vB=at=4×=4m/s;

所以传送带最小速度为4m/s;

答:(1)小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10.25s;

(2)若要使小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最短,则传送带的速度至少应为4m/s.

解析

解 (1)小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与皮带同速作匀速直线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块的加速度为:a===μg=0.4×10=4m/s2

加速时间为:t1===0.5s

加速位移为:s1=t1=t1=×0.5=0.5m<20m,

然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位移为:x2=L-x1=20-0.5=19.5m,

匀速时间为:t2===9.75s

共历时:t=t1+t2=10.25s;

(2)滑块在皮带上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滑块的运动时间最短,

滑块在皮带上的加速度为:a===μg=0.4×10=4m/s2

小物体如一直加速从A到B历时t,则有:L=at2

解得时间为:t===s,

到B端时小物体速度为:vB=at=4×=4m/s;

所以传送带最小速度为4m/s;

答:(1)小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为10.25s;

(2)若要使小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最短,则传送带的速度至少应为4m/s.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通过轻弹簧连接的物块A和B,C为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变力F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A使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已知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的最小值为

B力F的最大值为

C物块A的位移为

Dts末A的速度为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设刚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0,A对弹簧的压力:

mgsinθ=kx0 …①

B刚要离开挡板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B对弹簧的拉力:

mgsinθ=kx1…②

所以物体A向上的位移:

x=x0+x1=,故C错误;

又因物体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得:

x=

所以:

a==

因为在ts时间内,F为变力,刚刚开始运动时,拉力F仅仅提供A的加速度,所以开始运动时的拉力最小:

Fmin=ma=;故A正确;

当B刚要离开挡板时,力F最大,此时满足:

Fmax=ma+2mgsinθ=+2mgsinθ,故B错误;

ts末的速度v=,故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真空中有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Q,在它的电场中的某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则带电粒子被释放后的加速度______,速度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增大

增大

解析

解:在带负电的点电荷Q的电场中的某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正电的粒子,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是吸引力,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由库仑定律:

,距离减小,则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增大;由牛顿第二定律:F=ma,所以加速度增大,正电荷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所以速度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有一种游戏,游戏者手持乒乓球拍托球移动,距离大者获胜.若某人在游戏中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且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设球拍和球质量分别为M、m,不计球拍和球之间的摩擦,不计空气阻力,则(  )

A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 θ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cos θ

D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大小为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球和运动员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对小球分析如图所示,则小球所受的合力为mgtan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gtnnθ,故A正确.

B、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球拍对球的作用力N=,故BC错误.

D、对球拍和球整体分析,整体的合力为(M+m)a,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F=,故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平面上有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木块A上的物体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C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C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2m、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F应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设绳中张力为T,A、B、C共同的加速度为a,与C相连部分的绳与竖直线夹角为a,由牛顿运动定律,对A、B、C组成的整体有:

F=4ma                 ①

对B有   F-T=ma        ②

对C有    Tcosa=mg     ③

Tsina=ma              ④

联立①②式解得

T=3ma                ⑤

联立③④式解得

T2=m2(g2+a2)        ⑥

联立⑤⑥式解得

a=g              ⑦

联立①⑦式解得

F=mg

答:拉力F应为mg.

解析

解:设绳中张力为T,A、B、C共同的加速度为a,与C相连部分的绳与竖直线夹角为a,由牛顿运动定律,对A、B、C组成的整体有:

F=4ma                 ①

对B有   F-T=ma        ②

对C有    Tcosa=mg     ③

Tsina=ma              ④

联立①②式解得

T=3ma                ⑤

联立③④式解得

T2=m2(g2+a2)        ⑥

联立⑤⑥式解得

a=g              ⑦

联立①⑦式解得

F=mg

答:拉力F应为m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宜昌校级期末)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g取10m/s2

正确答案

解: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m1g=120×10N=1200N,

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升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对重物:F-m2g=m2a1,所以a1===2m/s2

当升降机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m3g-F=m3a2,得:m3==kg=160kg

答: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若在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160kg的重物.

解析

解: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F=m1g=120×10N=1200N,

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升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对重物:F-m2g=m2a1,所以a1===2m/s2

当升降机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对于重物,

m3g-F=m3a2,得:m3==kg=160kg

答: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若在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160kg的重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F1,Ⅱ中拉力大小为F2,当剪断Ⅱ瞬间时,球的加速度a应是(  )

A则a=g,方向竖直向下

B则a=g,方向竖直向上

C则a=,方向沿Ⅰ的延长线

D则a=,方向水平向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Ⅱ未断时,受力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2=mgtanθ,F1=

刚剪断Ⅱ的瞬间,弹簧弹力和重力不变,受力如图:

由几何关系,F=F1sinθ=F2=m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方向水平向左,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2.求:

①物体的加速度?

②物体4s末的速度?

③4s内发生的位移?(g=10m/S2

正确答案

解:①对物体受力分析,由题意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

联立解得a=1.2m/s2

水平向右

②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4s末的速度

v=at=1.2×4m/s=4.8m/s     

水平向右

③.4s内位移x==9.6m   水平向右

答:①物体的加速度1.2m/s2

②物体4s末的速度为4.8m/s

③4s内发生的位移为9.6m

解析

解:①对物体受力分析,由题意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

联立解得a=1.2m/s2

水平向右

②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4s末的速度

v=at=1.2×4m/s=4.8m/s     

水平向右

③.4s内位移x==9.6m   水平向右

答:①物体的加速度1.2m/s2

②物体4s末的速度为4.8m/s

③4s内发生的位移为9.6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飞船降落过程中,在离地面高度为h处速度为v0,此时开动反冲火箭,使船开始做减速运动,最后落地时的速度减为v0若把这一过程当作为匀减速运动来计算,则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______.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航天员的质量为m,在这过程中航天员对坐椅的压力等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

由运动学位移-速度关系式得:

解得:

此减速过程,对航天员受力分析知其受重力和座椅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航天员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小.

故答案为:

  

解析

解:

由运动学位移-速度关系式得:

解得:

此减速过程,对航天员受力分析知其受重力和座椅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航天员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小.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某一旅游景区内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5.0s内沿斜面下滑的位移x=25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求:(1)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a;

(2)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

(3)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正确答案

解:(1)由位移公式

解得 

  =2.0m/s2    

故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0m/s2                   

(2)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ma                       

代入数值解得F=m(gsinθ-a)=240 N  

故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为240N.              

(3)在垂直斜面方向上,

FN-mgcosθ=0                           

又     F=μFN                                

联立并代入数值后,解得=0.35  

故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35.

解析

解:(1)由位移公式

解得 

  =2.0m/s2    

故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为2.0m/s2                   

(2)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ma                       

代入数值解得F=m(gsinθ-a)=240 N  

故游客连同滑草装置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为240N.              

(3)在垂直斜面方向上,

FN-mgcosθ=0                           

又     F=μFN                                

联立并代入数值后,解得=0.35  

故滑草装置与草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3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发现车厢内有速率显示屏.当动车组在平直轨道上经历匀加速、匀速与再次匀加速运行期间,他记录了不同时刻的速率,部分数据列于表格中.已知动车组的总质量M=2.0×105kg,假设动车组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其重力的0.1倍,取g=10m/s2.在某同学记录动车组速率这段时间内,求:

(1)动车组的加速度值;

(2)动车组牵引力的最大值.

正确答案

(1)通过记录表格可以看出,动车组有两个时间段处于加速状态,设加速度分别为a1、a2

       ①

代入数据后得:  ②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   ④

Ff=0.1Mg

当加速度大时,牵引力也大,⑤

代入数据得:

答:(1)动车组的加速度值分别为0.1m/s2,0.2m/s2

(2)动车组牵引力的最大值为2.4×105N.

解析

(1)通过记录表格可以看出,动车组有两个时间段处于加速状态,设加速度分别为a1、a2

       ①

代入数据后得:  ②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   ④

Ff=0.1Mg

当加速度大时,牵引力也大,⑤

代入数据得:

答:(1)动车组的加速度值分别为0.1m/s2,0.2m/s2

(2)动车组牵引力的最大值为2.4×105N.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t=0时刻一物块靠着竖直粗糙墙面从A点开始下滑,同时给物块施加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F随时间的关系是F=5t,物块与墙面的动摩擦因数是μ=0.4,物块质量m=0.5kg.t=2.5s时物块到达B点,t=6s时物块在C点.g=10m/s2.则此过程(  )

A物块的最大加速度是10m/s2

B物块先加速再减速

C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是12.5m/s

D物块在t=6s时的摩擦力是12N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t=0时刻,F=0,物块不受摩擦力,合外力最大,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为 am==g=10m/s2.故A正确.

B、物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mg,滑动摩擦力 f=μN=μF=2t(N).开始阶段,f<mg,物块加速下滑.随着时间的推移,F不断增大,N增大,f增大,当f>mg,物块减速下滑,直到停止运动.当合力等于零时速度最大,此时有 mg=f=2t,得 t==2.5s.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得:a=10-4t

作出a-t图象,如图,图象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知在t=2.5s内,即从开始运动到B的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增加量为:△v==12.5m/s,故物块在B点时的速度是12.5m/s,故C正确.

由图知,t=5.0s物体停止运动,所以此过程物块先加速再减速到停止运动,故B错误.

D、物块在t=6s时静止,所受的摩擦力为:f=mg=5N,故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新余期末)水平恒力能使质量为m1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大小为a1的加速度,也能使质量为m2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大小为a2的加速度,若此水平恒力作用在质量为m1+m2的物体上,使其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则a与a1、a2的大小关系为(  )

Aa=a1+a2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对m1,F=m1a1…①

对m2,F=m2a2…②

对m1+m2,F=(m1+m2)a…③

解得:,故DB确,AC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6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50倍,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正确答案

解:120km/h=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

从刹车到停下的距离

则s=s1+s2=20+111.1m=131.1m.

答: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131.1m.

解析

解:120km/h=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

从刹车到停下的距离

则s=s1+s2=20+111.1m=131.1m.

答: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131.1m.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升降机中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θ,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时,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那么(  )

A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m(g+a),方向竖直向上

B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m(g-a)cosθ,方向与斜面垂直

C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为m(g+a)sinθ,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D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m(g+a) cosθ,方向与斜面垂直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如图对匀加速上升的物体受力分析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有:

F合x=fcosθ-Nsinθ=0      ①

F合y=fsinθ+Ncosθ-mg=ma       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f=m(g+a)sinθ,N=m(g+a)cosθ

A、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即为物体受到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由f=m(g+a)sinθ,N=m(g+a)cosθ,可知F=,故A正确;

B、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N=m(g+a)cosθ,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故B错误;

C、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为m(g+a)sinθ,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故C正确;

D、由A分析知,D错误.

故选:A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运动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