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春•富阳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F=20N推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2kg的物体,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os37°=0.8,sin37°=0.6)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2)3s末物体的位移多大;

(3)5S后撤去F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正确答案

解:(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物体受到重力、推力F、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得:

    N=mg+Fsin37°=2×10+20×0.6=32N

滑动摩擦力 f=μN=0.3×32N=9.6N

合力为 F=F•cos37°-f=20×0.8-9.6=6.4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3s末物体的位移

(3)5s后撤去F时物体的速度 v3=at3=3.2×5=16m/s;

此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则物体还能滑行的距离为

答:

(1)物体的加速度为3.2m/s2

(2)3s末物体的位移14.4m;

(3)5s后撤去F物体还能运动42.7m.

解析

解:(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物体受到重力、推力F、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得:

    N=mg+Fsin37°=2×10+20×0.6=32N

滑动摩擦力 f=μN=0.3×32N=9.6N

合力为 F=F•cos37°-f=20×0.8-9.6=6.4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3s末物体的位移

(3)5s后撤去F时物体的速度 v3=at3=3.2×5=16m/s;

此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则物体还能滑行的距离为

答:

(1)物体的加速度为3.2m/s2

(2)3s末物体的位移14.4m;

(3)5s后撤去F物体还能运动42.7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一质量为m=1kg的小滑块放在一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滑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0N的作用,从A点静止出发沿斜面向上运动.试求:

(1)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1

(2)若F作用2s后撤去,小滑块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m

正确答案

解(1)对物体受力分析,在力F作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mgsin30°-μmgcos30°=ma1

解得:

a1=2 m/s2

(2)刚撤去F时,小球的速度v1=a1t1=2×2=4m/s

小球的位移s1=t1==4m

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时有:

mgsin30°+μmgcos30°=ma2

解得:a2=8m/s2

因此小球上滑时间t2===0.5s

上滑位移s2=t2==1m

则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为sm=s1+s2=4+1=5m

答:(1)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1为2m/s2

(2)若F作用2s后撤去,小滑块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m为5m.

解析

解(1)对物体受力分析,在力F作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mgsin30°-μmgcos30°=ma1

解得:

a1=2 m/s2

(2)刚撤去F时,小球的速度v1=a1t1=2×2=4m/s

小球的位移s1=t1==4m

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时有:

mgsin30°+μmgcos30°=ma2

解得:a2=8m/s2

因此小球上滑时间t2===0.5s

上滑位移s2=t2==1m

则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为sm=s1+s2=4+1=5m

答:(1)小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1为2m/s2

(2)若F作用2s后撤去,小滑块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m为5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水平面AB与可动平面BC相切于点B.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止于A点,AB之间的距离s=2m,物块与AB段、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对物块施加F=11N的水平拉力,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物块恰好运动到C点,求BC段的长度;

(2)若将可动平面BC绕B点逆时针旋转37°后固定(AB段和BC段仍平滑连接),要使物块仍能运动C点,则在AB段对物块施加的水平F′至少多大?

正确答案

解:(1)物块在AB段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1

解得:

a1=6m/s2

则到达B点时速度为vB,由2a1x=vB2

v==2m/s

滑上BC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2

刚好到达C点,故有:

2a2L=vB2

解得BC长度:

L=2.4m

(2)将BC倾斜,滑上BC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μmgcos37°=ma3

解得:

a3=10m/s2

物体仍能刚好到达c端,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vB2=2a3L

在AB段,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vB2=2ax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

联立解得:

F=17N

答:(1)对物块施加F=11N的水平拉力,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物块恰好运动到C点,则BC段的长度为2.4m;

(2)若将可动平面BC绕B点逆时针旋转37°后固定(AB段和BC段仍平滑连接),要使物块仍能运动C点,则在AB段对物块施加的水平F′至少为17N.

解析

解:(1)物块在AB段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1

解得:

a1=6m/s2

则到达B点时速度为vB,由2a1x=vB2

v==2m/s

滑上BC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2

刚好到达C点,故有:

2a2L=vB2

解得BC长度:

L=2.4m

(2)将BC倾斜,滑上BC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μmgcos37°=ma3

解得:

a3=10m/s2

物体仍能刚好到达c端,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vB2=2a3L

在AB段,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

vB2=2ax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

联立解得:

F=17N

答:(1)对物块施加F=11N的水平拉力,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物块恰好运动到C点,则BC段的长度为2.4m;

(2)若将可动平面BC绕B点逆时针旋转37°后固定(AB段和BC段仍平滑连接),要使物块仍能运动C点,则在AB段对物块施加的水平F′至少为17N.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m=2kg的小物块置于倾角θ=37°的斜面上,A为斜面底端,斜面AB段的动摩擦因数μ=0.8,BC段光滑,AB段长度为5m,PB段长为3m,现把物块从P点由静止释放,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物块从释放至B点所需的时间和经过B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解:(1)物块从P到B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xPBsinθ=

可得:vB===6m/s

由 xPB=得:t==s=1s

(2)物块从B到A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sinθ-μmgcosθ)xBA=-

代入数据解得:vA=4m/s

答:(1)物块从释放至B点所需的时间是1s,经过B时的速度大小是6m/s.

(2)物块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是4m/s.

解析

解:(1)物块从P到B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xPBsinθ=

可得:vB===6m/s

由 xPB=得:t==s=1s

(2)物块从B到A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sinθ-μmgcosθ)xBA=-

代入数据解得:vA=4m/s

答:(1)物块从释放至B点所需的时间是1s,经过B时的速度大小是6m/s.

(2)物块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是4m/s.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重物,当此人站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______kg的物体.(g取10m/s2

正确答案

40

解析

解: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重物,故人的举力与重力平衡,为:F=Mg=600N;

在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重物受重力和举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a

解得:

m=

故答案为:4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4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1=32N时,恰好可以匀速滑动(g=10m/s2,已知cos37°=0.8,sin37°=0.6),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

(2)若把原来的水平力改为与水平面成θ=37°的斜向下力F2,为了让物体匀速运动,F2应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f=F1=32N,

支持力N=mg=40N,

则动摩擦因数

(2)在水平方向上有:F2cos37°=f′,

竖直方向上有:N=F2sin37°+mg,

f′=μN,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F2=100N.

答:(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为0.8;

(2)为了让物体匀速运动,F2应为100N.

解析

解:(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f=F1=32N,

支持力N=mg=40N,

则动摩擦因数

(2)在水平方向上有:F2cos37°=f′,

竖直方向上有:N=F2sin37°+mg,

f′=μN,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F2=100N.

答:(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为0.8;

(2)为了让物体匀速运动,F2应为100N.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1所示,一轻绳上端系在车的左上角A点,另一轻绳一端系在车左端B点.B点在A点正下方,AB距离为4L,两绳另一端在c点相结并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绳AC长5L,BC长为3L,两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mg,求:(1)绳BC刚好被拉直时(如图2),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2)为不拉断轻绳,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正确答案

g

g

解析

解:当小球受重力、AC绳的拉力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解得a=g.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平衡,有:TACsin45°=mg,解得TAC=,且保持不变,知BC绳达到最大拉力时,加速度最大.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AC+TBC=mam

解得am=g.

故答案为:g,g.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物体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从顶端开始由静止下滑,斜面高为h,倾角为θ,则物体滑到底端时速度为______,滑行时间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对物体,由动能定理得:mgh=mv2-0,

解得: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gsinθ,

物体的滑行时间:t==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根据此两图线求出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从v-t图象中看出在4s~6s内物块做匀速运动,对应的F-t图象中F3=2N,则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Fμ=μmg=2N

在2s~4s内,由v-t图象可得物块的加速度为:

对应的F-t图象中F2=3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Fμ=ma

由上述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m=0.5kg,μ=0.4.

答:物块的质量为0.5kg,动摩擦因数为0.4.

解析

解:从v-t图象中看出在4s~6s内物块做匀速运动,对应的F-t图象中F3=2N,则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Fμ=μmg=2N

在2s~4s内,由v-t图象可得物块的加速度为:

对应的F-t图象中F2=3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Fμ=ma

由上述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m=0.5kg,μ=0.4.

答:物块的质量为0.5kg,动摩擦因数为0.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辨析题:如图所示,木块质量m=0.78kg,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3s末时撤去拉力F.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0,cos37°=0.80.求:拉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在5s内滑行的总位移.

某同学是这样分析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cosθ-μmg=ma,可求出拉力F的大小.物体加速阶段滑行的时间t1=3s,位移,末速度v1=at1,减速阶段滑行的时间t2=2s,加速度a‘=μg,可求出位移s2,则滑行的总位移s=s1+s2.你认为这位同学的分析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列式并完成计算;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的结果.

正确答案

解:不正确.在外力F斜向上时摩擦力大小不等于μmg,而且物体在拉力撤去后继续滑行的时间不是2s.   

(1)N+Fsinθ=mg   

Fcosθ-μN=ma   

联立方程组,解得拉力为:N   

(2)匀加速阶段:m   

v1=at1=2×3=6m/s  

匀减速阶段:a‘=μg=0.4×10=4m/s2  

t2===1.5s   

s2===4.5m   

物体在5s内滑行的总位移为:s=s1+s2=9+4.5=13.5m.

答:该同学解法不正确.拉力的大小为4.5N,物体在5s内的总位移为13.5m.

解析

解:不正确.在外力F斜向上时摩擦力大小不等于μmg,而且物体在拉力撤去后继续滑行的时间不是2s.   

(1)N+Fsinθ=mg   

Fcosθ-μN=ma   

联立方程组,解得拉力为:N   

(2)匀加速阶段:m   

v1=at1=2×3=6m/s  

匀减速阶段:a‘=μg=0.4×10=4m/s2  

t2===1.5s   

s2===4.5m   

物体在5s内滑行的总位移为:s=s1+s2=9+4.5=13.5m.

答:该同学解法不正确.拉力的大小为4.5N,物体在5s内的总位移为13.5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两个人要把质量m=1000kg的货物装进离地h=1m高的卡车车厢内.他们找来L=5m的斜面,但没有其它任何工具可用.假设货物在水平地面上和此斜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阻力恒为货物重力的0.12倍,两个人的最大推力各为800N.

(1)通过分析说明俩人能否将货物直接推进车厢?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两人用最大推理将货物推进车厢.并详细证明之.(g取10m/s2

正确答案

解:(1)两人最大推力Fm=2F=1600N

货物受摩擦力 f=0.12G=1200N   

货物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Fx=mgsinθ=mg=1000×10×=2000N,

因为Fm<f+Fx,故两人不可能直接将货推上车厢;

(2)因Fm>f,因此在水平地面上可使货物加速运动,

从而使其在水平面上获得一定速度(动能),即可匀减速滑到斜面顶端 

设货物在水平面上滑动位移为s,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有:

Fm-f=ma1,到斜面底端时速度 v=

设货物在斜面上匀减速的加速度为a2,有f+Fx-Fm=ma2

要使货物刚好滑到顶端,有v=

由以上各式解出s=L=

代入数据解得,s=20m;

答:(1)两人不可能直接将货推上车厢;

(2)设计方案为:两人用最大推力使货物在水平面上至少滑行20m后再推物体滑上斜面.从而使其在水平面上获得一定速度(动能),即可匀减速滑到斜面顶端.

解析

解:(1)两人最大推力Fm=2F=1600N

货物受摩擦力 f=0.12G=1200N   

货物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Fx=mgsinθ=mg=1000×10×=2000N,

因为Fm<f+Fx,故两人不可能直接将货推上车厢;

(2)因Fm>f,因此在水平地面上可使货物加速运动,

从而使其在水平面上获得一定速度(动能),即可匀减速滑到斜面顶端 

设货物在水平面上滑动位移为s,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有:

Fm-f=ma1,到斜面底端时速度 v=

设货物在斜面上匀减速的加速度为a2,有f+Fx-Fm=ma2

要使货物刚好滑到顶端,有v=

由以上各式解出s=L=

代入数据解得,s=20m;

答:(1)两人不可能直接将货推上车厢;

(2)设计方案为:两人用最大推力使货物在水平面上至少滑行20m后再推物体滑上斜面.从而使其在水平面上获得一定速度(动能),即可匀减速滑到斜面顶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轻木板P相连,质量为m的物体A固定在P上,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A上,A静止,若突然撤去力F,A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对P的作用力为______

正确答案

F-mg

解析

解:撤去F后,物体A做简谐运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在最低点,撤去F前有:F+mg=F,加速度大小a=,方向向上,

在最高点,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为,有:

解得:F′=F-mg.

故答案为:F-m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有关神舟七号的消息:

2008年9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飞船于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地圆轨道.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在轨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担负此次飞行任务的火箭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起飞质量为479.8吨(如图a所示)

9月27日1635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开始出舱活动(如图b所示),1658航天员成功完成舱外活动返回轨道舱内,出舱活动的总里程约9 165km.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舱外行走,这一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

请根据所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火箭点火后竖直匀加速上升,经120秒到达约为180公里的高度,试估算火箭点火后60秒时加速度的大小.

(2)请估算火箭起飞初始阶段,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大小.

(3)飞船在轨道运行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估算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平均速率.

正确答案

解:(1)由运动学可得:

 s=at2

解得:a==m/s2=25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解得:F=mg+ma=479.8×103×10+479.8×103×25=1.68×107N

(3)由题意知出舱活动的时间约23min飞船飞行了9165km,由:

s=vt

解得:v==m/s=6.64×103m/s

答:(1)火箭点火后60秒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5m/s2

(2)火箭起飞初始阶段,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大小为1.68×107N.

(3)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平均速率为6.64×103m/s.

解析

解:(1)由运动学可得:

 s=at2

解得:a==m/s2=25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a

解得:F=mg+ma=479.8×103×10+479.8×103×25=1.68×107N

(3)由题意知出舱活动的时间约23min飞船飞行了9165km,由:

s=vt

解得:v==m/s=6.64×103m/s

答:(1)火箭点火后60秒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5m/s2

(2)火箭起飞初始阶段,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大小为1.68×107N.

(3)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平均速率为6.64×103m/s.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当汽车通过拱桥顶点的速度为10米/秒时,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如果要使汽车在粗糙的桥面行驶至桥顶时,不受摩擦力作用,则汽车通过桥顶的速度应为(g=10m/s2)(  )

A15米/秒

B20米/秒

C25米/钞

D30米/秒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速度为10m/s时,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对汽车受力分析:重力与支持力,运动分析:做圆周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N=m  得R=40m,

当汽车不受摩擦力时,mg=m 

由上可得:v0=20m/s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粗糙面不同的传送带,倾斜于水平地面放置,以同样恒定速率v向上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轻轻放在A处,小物体在甲传动带上到达B处时恰好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在乙传送带上到达离B竖直高度为h的C处时达到传送带的速率v.已知B处离地面的高度皆为H.则在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  )

A两种传送带与小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B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传送带消耗的电能相等

C两种传送带对小物体做功相等

D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v-t图象可知物体加速度关系a<a,再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cosθ-mgsinθ=ma,μ<μ,故A错误;

D、由摩擦生热Q=fS相对知,

Q=f1S1=vt1-=f1

Q=f2S2=f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sinθ=ma1=m

f2-mgsinθ=ma2=m

解得:Q=mgH+mv2,Q=mg(H-h)+mv2,Q>Q,故D错误;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动机消耗的电能E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与物块增加机械能的和,

因物块两次从A到B增加的机械能相同,Q>Q,所以将小物体传送到B处,两种传送带消耗的电能甲更多,故B错误;

C、传送带对小物体做功等于小物块的机械能的增加量,动能增加量相等,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也相同,故两种传送带对小物体做功相等,故C正确;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运动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