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2m/s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A端与B端相距4m,则物体由A到B的时间为______s,物体到B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g取10m/s2

正确答案

2.5

2

解析

解:设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

求得a=2m/s2

设达到皮带速度v时发生的位移为s1,所用时间为t1,则

v2=2as1

解得

s1=1m

根据速度公式有v=at1

解得时间t1=1s

此时距离B端s2=4m-s1=4-1=3m

接下来做匀速运动的时间t2==1.5s

所以t=t1+t2=2.5s

物体最后阶段是匀速,故末速度为2m/s;

故答案为:2.5,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沐云溪谷游乐园新上了一种巨型娱乐器械,该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5m,当落到离地面25m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质量为5kg的铅球一起向下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

(1)当座舱落到离地面50m的位置时,手托铅球的力是多大?

(2)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m的位置时,手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托住铅球?

正确答案

解:(1)离地面50m时,座舱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铅球对手的压力为零.  

(2)由运动学:v2=2gh1,v2=2ah2

其中 h1=76m-28m=48m,h2=28m

由此得:×10=17.1m/s2

以铅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 

mg=50N

得:F=135N

故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m的位置时,手要用135N的力才能拖住铅球.

答:(1)当座舱落到离地面50m的位置时,球对手的压力为0.

(2)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m的位置时,手要用135N的力才能拖住铅球.

解析

解:(1)离地面50m时,座舱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铅球对手的压力为零.  

(2)由运动学:v2=2gh1,v2=2ah2

其中 h1=76m-28m=48m,h2=28m

由此得:×10=17.1m/s2

以铅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 

mg=50N

得:F=135N

故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m的位置时,手要用135N的力才能拖住铅球.

答:(1)当座舱落到离地面50m的位置时,球对手的压力为0.

(2)当座舱落到离地面15m的位置时,手要用135N的力才能拖住铅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到倾角为θ的斜面上,恰好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

(1)求木块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若对木块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使木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则力F的大小为多少?

(3)求出摩擦因数.

正确答案

解:(1)物体做匀速下滑,则有:f=mgsinθ,

(2)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mgsinθ+f,

又滑动摩擦力为:f=mgsinθ,

则有:F=2mgsinθ.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mgsinθ,支持力为:N=mgcosθ,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知,动摩擦因数为:

答:(1)木块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mgsinθ;

(2)F的大小为2mgsinθ.

(3)动摩擦因数为tanθ.

解析

解:(1)物体做匀速下滑,则有:f=mgsinθ,

(2)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mgsinθ+f,

又滑动摩擦力为:f=mgsinθ,

则有:F=2mgsinθ.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mgsinθ,支持力为:N=mgcosθ,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知,动摩擦因数为:

答:(1)木块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mgsinθ;

(2)F的大小为2mgsinθ.

(3)动摩擦因数为tan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绳子下端连着质量为m的小球,上端悬于天花板上,当把绳子拉直时,绳子与竖直线夹角为60°,此时小球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

(1)当球以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张力T为多大?桌面受到压力N为多大?

(2)当球以角速度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的张力及桌面受到的压力各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作出力图如图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sin60°=mω2Lsin60°①

   mg=N+Tcos60°  ②

又ω=

解得

   T=mg,N=

(2)设小球对桌面恰好无压力时角速度为ω0,即N=0

代入①②得ω0=

由于ω=>ω0,故小球离开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则N=0此时小球的受力如图2.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mgtanθ=mω2•Lsinθ③

   mg=Tcosθ        ④

联立解得  T=4mg

答:

(1)当球以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张力T=mg,桌面受到压力N=

(2)当球以角速度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的张力为4mg,桌面受到的压力为零.

解析

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作出力图如图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sin60°=mω2Lsin60°①

   mg=N+Tcos60°  ②

又ω=

解得

   T=mg,N=

(2)设小球对桌面恰好无压力时角速度为ω0,即N=0

代入①②得ω0=

由于ω=>ω0,故小球离开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则N=0此时小球的受力如图2.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mgtanθ=mω2•Lsinθ③

   mg=Tcosθ        ④

联立解得  T=4mg

答:

(1)当球以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张力T=mg,桌面受到压力N=

(2)当球以角速度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的张力为4mg,桌面受到的压力为零.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g=10m/s2.则汽车刹车后滑行的加速度为______m/s2,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______m/s.

正确答案

7

14

解析

解:刹车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    ①

刹车位移为:x=   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v=14m/s,a=7m/s2

故答案为:7;1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个放置在水平台面上的木块,其质量为2kg,受到一个斜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推力F=10N的作用,使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5s后撤去推力,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为多少.(g取10m/s2,sin37°=0.6,cos37°=0.8)

正确答案

解:撤去力F前,物体受力如图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竖直方向上:N-mg-Fsinα=0

水平方向上:Fcosα-f=ma 

f=μN

联立解得:a=2.7m/s2

5s末的速度为:v=at=2.7×5=13.5m/s

5s内的位移为:x===33.75m

撤去力F后,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N′-mg=0

f′=μN′

解得加速度为:a′=-μg=-1m/s2

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91.125m

所以总位移为x=x+x′=33.75+91.125=124.875m

答: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是124.875m.

解析

解:撤去力F前,物体受力如图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竖直方向上:N-mg-Fsinα=0

水平方向上:Fcosα-f=ma 

f=μN

联立解得:a=2.7m/s2

5s末的速度为:v=at=2.7×5=13.5m/s

5s内的位移为:x===33.75m

撤去力F后,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N′-mg=0

f′=μN′

解得加速度为:a′=-μg=-1m/s2

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91.125m

所以总位移为x=x+x′=33.75+91.125=124.875m

答: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是124.875m.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m,所用的时间为40s.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

Aa=2 m/s2,v=80 m/s

Ba=1 m/s2,v=40 m/s

Ca=2 m/s2,v=40 m/s

Da=1 m/s2,v=80 m/s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得:

      x=v0t+at2

     a==m/s2=2m/s2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

    v=v0+at=80m/s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水平面B点以左是光滑的,B点以右是粗糙的,质量为M和m的两个小物块,在B点以左的光滑水平面上相距L,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它们先后进入表面粗糙的水平面后,最后停止运动.它们与粗糙表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静止后两个质点的距离为s,则有(  )

A若M>m,s>L

B若M=m,s=L

C若M<m,s>L

D无论M、m取何值,都是s=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进入粗糙水平面的加速度a=,知两物块的加速度相等,又进入粗糙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末速度都为零,根据运动学公式,知两物块运行的位移s相等,则x=0.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现让拉力逐渐减小,则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加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

B加速度和速度都在逐渐变小

C加速度和速度都在逐渐变大

D加速度逐渐变大,速度逐渐变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开始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平衡,当拉力逐渐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知加速度逐渐增大,方向水平向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则速度逐渐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放着质量为3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B竖直向下轻放在A上的一瞬间,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m/s2)(  )

A30N

B0

C15N

D12N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初始时刻,弹簧的弹力等于A的重力,即F=mAg=30N.

将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B竖直向下轻放在A上的一瞬间,整体的加速度a==5m/s2

隔离对B分析,mBg-N=mBa,解得N=mBg-mBa=15N.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质量为0.2kg的物体,从36m高处由静止下落,落地速度为24m/s,则物体所受平均阻力为______

正确答案

0.4N

解析

解:由运动学公式下落加速度为

有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ma

f=mg-ma=0.2×10-0.2×8N=0.4N

故答案为:0.4N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为θ=37°,AB的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度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可能为(  ) (sin37°=0.6,cos37°=0.8,g=10m/s2).

A1.8s

B2.0s

C2.1s

D4.0s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在物体开始运动的开始阶段受力如图(a)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加速度:a=gsinθ+μgcosθ=10m/s2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t1==1s

发生的位移为:s1==5<16m.

可知物体加速到10m/s时仍未到达B点.    

第二阶段的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2,所以此阶段的加速度为:a2=2m/s2

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B端的时间为t2,则:LAB-s1=vt2+

解得:t2=1s

故物体经历的总时间:t=t1+t2=2s

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则A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B点,则有:

L=a2t2

解得;t=4s

故选:B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为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前5s的平均速度是0.5m/s

B0~10s的平均速度等于30s~36s的平均速度

C30s~36s材料处于超重状态

D前10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根据v-t图象可知:0-10s内材料的加速度为:a=0.1m/s2

0-5s位移为:=1.25m,所以前5s的平均速度是0.25m/s,故A错误;

B、0~10秒的平均速度为m/s,30-36秒的平均速度为m/s,故B正确;

C、30~36s内材料是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下的,所以处于失重状态,故C错误;

D、前10s钢索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上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材料所受的拉力大于重力,10-30s匀速运动,材料所受的拉力等于重力,30-36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材料所受的拉力小于重力,所以前10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m=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加速滑行l1=4m时撤去拉力,结果物体又滑行了l2=6m后停下,求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正确答案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拉力时:a===5-10μ,

撤去拉力后:a′=-=-μg=-10μ,

在拉力作用下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速度为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v2=2al1

0-v2=2a′l2

联立解得:μ=0.2.

答: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解析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拉力时:a===5-10μ,

撤去拉力后:a′=-=-μg=-10μ,

在拉力作用下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速度为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v2=2al1

0-v2=2a′l2

联立解得:μ=0.2.

答: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50个大小相同、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30°,各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则第3个小物块对第2个小物块的作用力大小为(  )

AF

BF

C24mg+

D因为动摩擦因数未知,所以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为:

a==-gsin30°-μgcos30°.

隔离对1、2两个物体分析,有:F-2mgsin30°-μ•2mgcos30°-N=2ma.

解得:N=F.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运动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