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运动定律
- 共29769题
如图所示,长L=2 m、质量M=3 kg的木板静止放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质量 m=1 kg的小物块放在木板的上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对木板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19 N,取g=10 m/s2,(取sin37º=0.6;cos37º=0.8)斜面足够长。求:
(1)木板下滑的加速度;
(2)小物块经多长时间离开木板;
(3)小物块离开木板时木板获得的动能。
正确答案
(1)a1=1m/s2(2)t=2 s(3)6 J
(1)设木板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1,则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板:Mgsin37°+μmgcos37°-F=Ma1 (2分)
得:a1=1m/s2 (1分)
(2)物块向下做加速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物块:mgsin37°-μmgcos37°=ma2 (2分)
a2=2m/s2 (1分)
又∵ a2t2-
a1t2=L (2分)
得物块滑过木板所用时间t=2 s. (1分)
(3)物块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v1=a1t=2 m/s. (2分)
其动能为Ek1=Mv12=6 J (2分)
本题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分析木板的受力情况按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列式求解
在火箭内的平台上放有测试仪器,火箭从地面启动后,以加速度g/2竖直加速上升,升到某一高度时,测试仪对平台的压力为启动前压力的17/18,已知地球半径R = 6.4×106 m。求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正确答案
FN — F引 = ma,…………………………………………………………(3分)
移项得:F引 = FN — ma = mg —
mg =
mg ,…………(2分)
即:F引 = =
×
,……………………………………(2分)
移项整理得:( =
,∴得:
=
,
即:r =R=" R+" h,……………………………………………………(2分)
所以火箭离地面的高度为:
h = R — R =
R =
× 6.4×106 = 3.2×106(m)。………………………(2分)
设火箭启动前测试仪对平台的压力为mg,则当火箭在离地面高度为h时,轨道半径为r = R+h,测试仪对平台的压力为17mg/18,测试仪在上升运动过程中受到台面向上的压力FN和地球向下的万有引力F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N — F引 = ma,…………………………………………………………(3分)
移项得:F引 = FN — ma = mg —
mg =
mg ,…………(2分)
即:F引 = =
×
,……………………………………(2分)
移项整理得:( =
,∴得:
=
,
即:r =R=" R+" h,……………………………………………………(2分)
所以火箭离地面的高度为:
h = R — R =
R =
× 6.4×106 = 3.2×106(m)。………………………(2分)
(10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机,其质量m=2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试飞时,飞机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机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10m/s则
(1)第一次试飞,飞机飞行t=8s时到达的高度H=64m。求飞机所受阻力的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机飞行t=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机立即失去升力。求飞机能到达的最大高度h。
正确答案
(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
匀加速运动 (1分)鞋
由牛顿第二定律 (2分)
解得 (1分)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上升的高度为
匀加速运动 (1分)
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上升的高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2分)
(1分) (1分)
解得 (2分)
(1)第一次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求出阻力f的大小;
(2)失去升力飞行器受重力和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高度最高,等于失去升力前的位移加上失去升力后的位移之和;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飞行器的受力分析以及运动情况的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本题难度适中.
质量分别为m1、m2、m3、m4的四个物体彼此用轻绳连接,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拉力F1、F2分别水平地加在m1、m4上,如图-8所示。求物体系的加速度a和连接m2、m3轻绳的张力F。(F1>F2)
正确答案
①②
①由于物体系具有相同的向左的加速度,可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整个系统水平方向受F1、F2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
………………………………………………(2分)
………………………………………………(2分)
②以m1和m2两物体为整体,该整体受到向左的F1和向右的F,加速度为a,取向左为正。
有:………………………………………………(2分)
将a代入可得:…………………………(2分)
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以及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第一问中我们可以将这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对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可得系统的加速度。第二问我们可以将m1和m2两物体为整体,该整体受到向左的F1和向右的F,加速度为a,取向左为正。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得张力F。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2kg的足够长的小车A,其左端用水平轻绳拉住,且水平表面左端放置质量为m=1kg的小滑块B,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今用水平恒力F=10N拉B,当B的速度达到2 m/s时,撤去拉力F,并同时剪断绳子(g=10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求:(1)拉力F所做的功?
(2)最终B物体的动能。
正确答案
(1)(6分)对B应用动能定理有:
① (2分)
② (1分)
(1分)
拉力F做功W=Fs1=2.2J (2分)
(2)(12分)设最终共同速度为v1,
③ 2分
④ 2分
④ 2分
⑤ 2分
由③④得 2分
故 2分
结果正确,没按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扣1分。
略
(14分)如图甲所示,光滑且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0.30m.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其间接有定值电阻R=0.40导轨上停放一质量为m="0.10" kg、电阻r="0.20"
的金属杆ab,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利用一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金属杆ab,使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电压传感器可将R两端的电压U即时采集并输入电脑,电脑屏幕描绘出U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金属杆加速度的大小;
(2)第2s末外力的瞬时功率,
正确答案
(1)1.0 m/s2(2)0.35W
试题分析:(1)设金属杆的运动速度为v,则感应电动势E=BLv
通过电阻R的电流
电阻R两端的电压
由图乙可得U=kt,k=0.1
解得:
金属杆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2)在2s末,安培力
设外力大小为F2,由F2-F安=ma,解得F2=0.175N
故2s末F的瞬时功率P=F2v2=F2at=0.35W
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 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 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 kg和mB=0.2 kg,B所带电荷量q=+4×10-6 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电荷量不变.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
(1)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2)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 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ΔEp=0.06 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时功率.
正确答案
(1)0.4 N (2) 0.258 W
A、B处于静止状态时,对于A、B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当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根据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1)F作用之前,A、B处于静止状态.设B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Ff0,A、B间绳中张力为FT0,有
对A:FT0=mAgsin θ ①
对B:FT0=qE+Ff0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Ff0=0.4 N.③
(2)物体A从M点到N点的过程中,A、B两物体的位移均为x,A、B间绳子张力为FT,有
qEx=ΔEp ④
FT-μmBg-qE=mBa ⑤
设A在N点时速度为v,受弹簧拉力为F弹,弹簧的伸长量为Δx,有
v2=2ax ⑥
F弹=k·Δx ⑦
F+mAgsin θ-F弹sin θ-FT=mAa ⑧
由几何关系知Δx= ⑨
设拉力F的瞬时功率为P,有P=Fv⑩
联立④~⑩式,代入数据解得
P=0.528 W.
(13分)如图所示为宇宙中一恒星系的示意图,A为该星系的一颗行星,它绕中央恒星O的运行轨道近似为圆.已知引力常量为G,天文学家观测得到A行星的运行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A行星的半径为r0,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考虑行星的自转.
⑴中央恒星O的质量是多大?
⑵若A行星有一颗距离其表面为h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求该卫星的线速度大小。(忽略恒星对卫星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⑴;⑵
试题分析:⑴设中央恒星O的质量为M,A行星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中央恒星O的质量为:M=
⑵设卫星的质量为m0,卫星的线速度为v,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当该卫星位于行星A的表面时,有:=m0g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该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v=
(19分)如图所示,传送带以一定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将质量m=1.0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P点,物块运动到A点后被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轨道最低点为O,已知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圆弧半径R=1.0m,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好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滑动,经过 0.8s小物块经过D点,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取sin53°=0.8,g=10m/s2)求:
(1)小物块在B点的速度为速度大小;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斜面上C、D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
(1)(2)
(3)
试题分析:(1)对于小物块,由A到B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根据速度合成的矢量法则,在B点时有
解得
小物块在B点的速度为
(2)由B到O由动能定理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物块经过O点时,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43N
(3)物块沿斜面上滑时,有
小物块从C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从最高点回到D点的时间
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C点到最高点的距离
D点到最高点的距离
CD之间的距离
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是3 m/s,两圆心距离s="4.5" m,现将m="1" kg 的小物体轻放在左轮正上方的皮带上,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电动机带动皮带将物体从左轮运送到右轮正上方时,求:
(1)小物体获得的动能Ek;
(2)这一过程摩擦产生的热量Q;
(3)这一过程电动机消耗的电能E是多少?(g="10" m/s2)
正确答案
(1)4.5J(2)4.5J(3)9J
试题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得
,
即物体可与皮带达共同速度
(2)根据公式得
,所以产生的热量为: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点评:传送带问题物体运动过程分析是基础.本题第(1)题也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求解.
小明在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里最多能举起60.0kg的物体,则他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______kg的物体.若他在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32.0kg的物体,则此升降机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正确答案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F=mg-ma=60×(10-2)N=480N.则举起的最大质量m==48k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解得a′==
m/s2=5m/s2.
故答案为:48,5
如图,一个质量为0.6kg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m,θ="60" 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 v="4" m/s。(取g ="10" m/s2)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
正确答案
(1)2m/s (2)m/s 0.69m (3)8N
试题分析:(1)小球到A点的速度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2)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3)取A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由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方向竖直向上
点评:本题学生应先画出A点的速度分解示意图,据图找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平抛运动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向心力公式解相关问题。
(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kg的物体,在F=6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µ=0.4,g=10m/s2求:
(1)物体所滑动受摩擦力为多大?(2)在拉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正确答案
(1)根据公式:摩擦力f=µFN=µmg-----------------------(3分)
=0.4×10×10N=40N-----------------(3分)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3分)
则加速a==
m/s2=2m/s2-------------------------------(3分)
略
分已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轨道近似为圆形,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飞行周期为T,
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
(1)“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的线速度大小;
(2)月球的质量;
(3)若发射一颗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月飞船,则其绕月运行的线速度应为多大.
正确答案
(1) (2)
(3)
试题分析:(1)“嫦娥一号”的轨道半径r=R+H,根据线速度与轨道半径和周期的关系得:
“嫦娥一号”运行的线速度
(2)设月球质量为M,“嫦娥一号”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对“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有
解得:
(3)设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的质量为m0,线速度为v0,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轨道半径约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对飞船绕月飞行有
又,联立可解得
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为θ=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3.0m且固定,斜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段很小的弧形平滑连接。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下滑动,若初始速度v0=2.0m/s,小物块运动2.0s后停止在斜面上。减小初始速度v0,多次进行实验,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在斜面上的时间t,作出相应的v0-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10m/s2)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值;
(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v0=3m/s,则根据图象可以推知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为3s。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出推导过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解出正确的结果。
正确答案
(1) 方向沿斜面向上(2)
(3)不正确。因为随着初速度v0的增大,小物块会滑到水平面上,规律将不再符合图象中的正比关系。小物块在斜面上滑行时间
,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
,运动总时间为
。
试题分析:(1)由得
加速度大小
得 方向沿斜面向上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3)不正确。因为随着初速度v0的增大,小物块会滑到水平面上,规律将不再符合图象中的正比关系
设小物块在斜面上滑行位移时的速度减为
,
小物块在斜面上滑行时间
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
s
运动总时间
点评:本题要注意到斜面不是无限长的,分析时要判断在给定的长度内物块是否会停下,如果停不下来,还要分析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注意此时的摩擦力变了,受力也变了,所以加速度也变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