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在哪些战争后签订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2分)

(4)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发起辛亥革命,其重要成果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分)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3分)

(3)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分)

(4)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图片的正确解读能力,比较简单。图一《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 图二《马关条约》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图三《辛丑和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图片的正确解读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图一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图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的同一年,中国还被沙俄割走了()

A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

B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领土

C巴尔喀什湖以西、以南的大片领土

D中国西北部的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

[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晨报讯(记者王歧丰)春节期间到圆明园游园的市民会发现,绮春园宫门西侧的正觉寺依然大门紧闭。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正觉寺复建工程去年底暂停后,将于今年(2011年)开春重新启动。万园之园——圆明园是在近代哪次战争中被哪国侵略者所毁

[ ]

A鸦片战争英俄联军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C中法战争法国侵略者

D中日战争日本侵略者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文明人”是指

[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

A李慈铭否定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他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就在一战正酣的时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兹俄国内乱有难平定,其正式政府尤未知何日始能成立,拟将前项赔款自本月份起,仍行停止交付,以期慎重。”……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包括“停止1901年中国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规定的偿付军费形式向中国索收的款额,包括未来应付款额外过去的欠款。”……直至1920年3月北洋政府才开始认真考虑苏俄放弃庚子赔款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及其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8分)

正确答案

(1)态度:不准备认真履行条约。(l分)原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不强;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4分)

(2)变化:由坚决抵制外夷到尊重并崇拜外夷,并采取合作政策。(1分)影响: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逐步加强;洋务运动兴起。(4分)

(3)原因:借十月革命俄国局势混乱,停止支付俄国赔款;苏俄处于内战,为摆脱国际孤立,争取北洋政府的支持,主动示好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4分)认识:近代中国外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能逐步与国际法接轨,抓住国际形势的变动,积极外交。(4分,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清政府对待《天津条约》的态度是“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原因是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

(2)材料一中清政府竭力抵制西方列强,材料二中奕等人“逐渐尊重甚至崇拜英国的力量,认定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去学会如何与西方共处。”这一变化促使清朝的中央机构逐渐半殖民地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推动洋务运动兴起。

(3)依据材料三分析概括北洋政府废止庚子赔款中对俄赔款的原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政府遂趁机开始声称为了“不为接济乱党之用”停止支付俄国赔款;1918年7月到1919年7月,苏俄发出过三次声明,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旨在掠夺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了灾难的深渊。直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甚至都不愿翻开中国近代史,因为,它留在我们民族记忆深处的是太多的屈辱和辛酸。

但是,身处2l世纪的中国青年,当我们平心静气地来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从这场战争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屈辱之外,还能得到哪些认识呢?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如果没有西洋文明的强制介入,单靠中国人自身的进化是很难走出封建专制的……大英帝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是强盗式的赤裸裸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一一摘自《中国近代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试题分析: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鸦片战争是否直接推动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即可。主义论证过程中要进行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

点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西方殖民者所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除了割地赔款直接的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有“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司法主权的破坏等,高考经常关注“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相关内容的考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7年9月21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中华民族复兴,促进世界繁荣”专刊,对民族复兴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推出系列专题《复兴之路》,指出中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迈好每一个脚步,细致入微地倾听外界的每一个声音。中国以一系列和谐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中国正积极地融入国际秩序,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正是想尽我们的力量去理解和叙述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据此回答:(14分)

(1)近代中国和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哪些重要不平等条约?(4分)

(2)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7分)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正积极地融入国际秩序,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请用史实说明。(3分)

正确答案

(1)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4分)

(2)成就:

与苏联等国(或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7分)

(3)史实: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与欧盟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3分)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主要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在甲午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等。(2)此题主要是考查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的外交成就。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3)此题考查的是新时期的外交。可结合中国加入世贸、建立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等进行分析回答。

点评: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重大的损失,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国后,中国走向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国力逐渐的强盛,在世界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材料二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材料三  1979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4分)

(4)综上所述,从先进的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启示主要有哪些?(2分)

正确答案

(1)事件:鸦片战争(1分)影响: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分)

(2)有利条件:对政治近代化的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对经济近代化的贡献: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分)对思想近代化的贡献: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解放;(1分)对生活近代化的贡献: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1分)

(3)变化: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分)

(4)启示:实现民族独立、发展社会经济、关注民生。(答到2点即可得2分)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击碎了清朝统治者的迷梦,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历程。第二小问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2)辛亥革命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的有利条件实际上就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概括回答。

(3)从材料三《 1979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可以看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民族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发展经济的同时需关注民生等等。

点评:2012年11月15日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城市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今南京城内),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上海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租界之内,大多数做生意的是中国人,纳税的是中国人,劳动的也是中国人,试问中国有没有人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能够有大发言权呢?中国人能不能够在上海工部局里头议订法律来管理上海呢?我们在上海是主人,他们由外国来的都是客人,他们居然反客为主……

材料四 近代上海人是在民族主义背景下,“被污蔑的口岸华人”,尽管租界的统治者是外国人,但租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华人,日常事务的实际管理大半还是抓在中国人手中,上海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城市。中国人在上海已自成社会,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现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有力的上海文化。

回答:

1.    材料一中“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    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4分)

3.    材料三、四对上海租界的看法存在着哪些差异?(4分)站在中国近代化的视野你如何理解近代上海的发展?(2分)

正确答案

(1) “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2) 图一: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图二: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分)

(3) 材料三认为近代上海的发展主要是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但是却被外国人进行奴役,受到压迫,没有自主管理权,导致租界成为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治理范围,成为所谓的“国中之国”;(2分)材料四认为近代上海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具有对租界的管理权,租界的出现具有积极影响。(2分)理解:近代上海的发展是外国侵华的附属产物,尽管其发展带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种发展是以牺牲国家主权为代价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