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华史,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材料三:
材料四: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正确答案
(1)①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加深;(1分)
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分)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6分)
试题分析:(1)此题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几次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一个一个的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直接作答。(2)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学生可结合表格中的数据从这个角度进行回答
点评: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不断加剧,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不断地丧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断的加深。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更是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也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的线索,主要有抗争史和侵华史等。
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封建统治阶级:
①清政府:(特点)面对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另一方面顽固坚持旧的统治,拒绝进行任何改革。
(原因):是由满清贵族的阶级立场来决定的,其当时的腐朽性决定其态度。
②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
(特点)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
(原因)林魏思想转变是由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造成的,也是其爱国立场决定的。 (2)农民阶级:
①洪秀全:(特点)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发动起义,并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社会。
(原因)洪秀全思想转变与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影响有关,也是由其小农地位和立场决定的。
②洪仁玕:(特点)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新方案,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并发展资本主义,但对西方知识认识比较浅。
(原因)洪仁玕思想转变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影响的结果,也与时代和洪仁玕特殊的个人经历有关。
学生首先审清题干:面对鸦片战争所引起的中国社会深刻变化,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为此学生须认识清楚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内能够影响局势的政治力量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二是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再结合其各自的主张来分析归纳特点及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许多外国学者非常看重“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具有最深远的后果并成为外国人在华享有一切让与权的主要根据的条款”。
——菲利南·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商务印书馆1962年中文译本
材料2 “向来各外国商人只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吝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虎门条约》第八条
材料3 耆英(钦差大臣)在同英国全权公权公使璞鼎查签订《虎门条约》附件《海关税则》后,美国驻广州代理事咯京也请求清政府准可美国商人按新章纳税。耆英表示同意。他事后向朝廷奏报解释说:他向美国人“宣布皇仁,准照新章,在闽、广、江浙五口输税贸易,以示怀柔”,还说,“仰蒙皇上一视同仁,自不致有异议”。
——郭卫东《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片面最惠国待遇在中国的确立》
材料4 “现经两国议定,嗣后大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国或其商民,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为该国并其商民从来未沾,抑为此条约所无者,亦当立准大合众国官民一体均沾。”
——中美《天津条约》第三十款
请回答:
(1)材料1视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中,最具影响后果的条款是什么?它载于本题所引的哪些材料里?
(2)有学者认为“条约中具有最深远的后果”的条款,主要不是外国勒逼,而是清政府主动出让的。在本题所引的材料中可否找到论者所言的根据?你同意这位学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3)现今国际贸易中通行的惯例是什么?它与本题所论及的条款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1)片面最惠国待遇。 材料2与材料4。
(2)材料2。不同意。虽然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特权,有清政府官员愚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战败被迫鉴订不平等条约,是受到勒逼的结果。
(3)最惠国待遇。它是主权国家之间,互相给予对方享受本国给第三国的某些优惠,这里有两条准则必须遵循,即平等互惠与范围的严格限定,一般仅适用于关税贸易,而不适用于其他涉及到国家主权的敏感领域。本题论及的条款载于不平等条约,则完全与其相反,讲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该题材料需仔细审读才能理清头绪,掌握要点,所提设问较长,学生须细心审清所问的意思,再结合相关材料及所学的知识逐问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切忌任意发挥;尤其是第(3)问要结合现实加以回答。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上海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今日的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2分)
(2)上海又是一座英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在上海发生的革命事件三例。(3分)
(3)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3分)
(4)两极格局瓦解后,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用模式,上海又成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大舞台。请问,2001年6月,在中国倡导下成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名称叫什么?这一组织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在上海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叫什么?(3分)
正确答案
(1)《南京条约》开放上海、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2分,两点即可)
(2)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心、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十九路军上海抗战、淞沪会战(3分,三点即可)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分)
(4)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或APEC会议(3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
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
得开脱别给奖叙。
——《辛丑条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其它列强是否可以享有?说明理由。(5分)
(3)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三个条约各是什么时候签订的?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9分)
正确答案
(1)大清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自由通商,设置官员管理,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中英两国商定。(各1分,4分)
(2)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分)可以享有;(1分)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其他列强可以享有。(2分)
(3)对中国官吏的要求:于所属境内保平安;如对人民的反抗镇压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4分)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4)签约时间分别是:1842年;1895年;1901年。(3分)影响:《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
第(1)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进行概括;材料二的含义是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片面最惠国待遇;第(3)依据材料概括,意思对即可;第(4)问要对三个条约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
—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12分)
(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3分)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
正确答案
(1)答案l:填写了符合史实的3个国家。(3分)
英、美、俄
答案2:填写了符合史实的2个国家。(2分)
答案3:填写了符合史实的1个国家.(1分)
其他答案:填写了3个以上的国家。(0分)
(2)答案1:能结合护照中的信息分析弊端。(9分)
护照土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对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
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图人寻衅滋葶,地方官难以裁办。
答案2:未结合护照中的信息进行分析(1-3分)
有利于西方人自由传教,为其发动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其他答案:(0分)
略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我们今天应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原因:①国内: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很缓慢,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并且土地高度集中,因此,中国的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为阻止外侵,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这更加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国际: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对市场和原料的需要,加紧对外扩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首先将侵略矛头指向落后的中国,以中国人民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影响:①对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中的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及侵略,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中国,冲击着中国落后的经济形态,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②对列强:使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启示:发展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国富民强必经之路,中国加入WTO是必要的;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双重性影响——破坏性和创造性。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题从新角度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理解。此题求答“原因”“影响”,限定条件“鸦片战争”“生产力角度”。解此题关键是要认识到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两重性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是回答问题。
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香港经历的沧桑巨变。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所述事件发生的原因,它对香港地区产生了什么直接结果?(4分)
(2)图2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3)图1到图2反映的香港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巨变?(2分)
正确答案
(1)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中国战败。(2分)英国割占香港岛。(2分)
(2)香港回归祖国。(2分)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4分)
(3)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走向富强。(2分)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签订《南京条约》的情景。主要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签订《南京条约》对香港的结果。
第二题,图二表明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情景。香港能回归祖国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第三题,图1到图2反映的香港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走向富强。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请回答: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分)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3分)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目的: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或打开中国市场)。(2分)
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微优势(2分)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影响: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略
南京成功取得2014年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同时,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南京。
(1)使中国开始沦为和最终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是什么时间爆发的什么战争?(4分)
(2)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抗外来侵略,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这一政权的纲领是什么?同时这一政权在南京颁布了代表中国近代化方向的新方案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6分)
(3)南京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在什么革命之后?这场革命造成怎样的影响?(5分)
正确答案
(1)1840,(1分)鸦片战争;(1分)1900,(1分)八国联军侵华(1分)
(2)《天朝田亩制度》(2分)《资政新篇》;(2分)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设想。(2分)
(3)辛亥革命(1分)
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解放了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得4分)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太平天国运动曾定都南京(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后期颁布的纲领——《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3)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等方面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点评:本题通过发生在南京的图文材料考查近代史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都城;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统治开始;1937.12日军南京大屠杀;19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16分) 回首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替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 (2分) 你还知道19世纪列强发动的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举2例)(2分)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1911年10月到1912年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主要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3分)
(3)清朝后期,我们国家饱受苦难,历尽沧桑,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4分)
(4)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各阶层奋起反抗,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
材料四: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
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的看法?(2分)根据材料四,你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3分)
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分)
(2)①1911、10、10发动武昌起义 ② 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 ③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4)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分)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
略
(8分)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时,从网上下载了下列两张图片。他很想从中了解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请你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帮他作一个简要的解释。(要求对所选图片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主要事迹和历史地位等作完整的表述。)
正确答案
三元里抗英斗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抵抗不力,群众自发抵抗。1841年5月,占据广州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当地人民奋起反抗,随后两度包围四方炮台。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国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途中遭到日言偷袭。北洋舰队广大士兵视死如归,以沉重代价重创日本舰队。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但“避战保船”导致北洋海军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黄海海战展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也体现了抵抗侵略的爱国精神。
略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圆明圆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
——《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
材料二 瓦德西:所有中国此次所收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三) 》
阅读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回答中国近代备受屈辱的原因。
正确答案
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口岸,割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焚毁圆明园,开放十处口岸。发动甲午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6分)
原因:中国太落后,统治集团太腐朽,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6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