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由出超到入超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材料二 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白银出口及兑换制钱数

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哪些情况?

(2)材料3表明鸦片战争前白银和铜钱的兑换出现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3)以上情况和现象还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4)针对这些情况和现象,清政府的态度如何?

正确答案

(1)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英国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便由出超变为入超。

(2)出现日益严重的银贵钱贱现象。原因在于鸦片的大量输入,使白银外流,造成严重的银荒。

(3)使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政治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

(4)以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代表的一部分人主张严厉禁烟,道光帝在银荒兵弱于统治不利的情况下,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

数字的变化后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此外,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数字变化反映的内容的变化。要联系教材中有关鸦片输入前后中英贸易的出入超情况及鸦片输入后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前三问就很好回答了。第四问要具体说明禁烟派和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也就不会有这场战争的爆发。”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正确答案

第一,(首先要点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要抓住错误的根源)材料观点没有看出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也没有看到禁烟运动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是正义性的民族自卫。

第三,(史论结合,分层次论证正确观点。将“必然性”分解成“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逻辑层次。)①英国的工业革命和1825年的经济危机,使它更迫切、更疯狂地向全球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掠夺地。②东西方世界的对比和英国在东南亚、中亚地区建立的殖民基地,使侵华战争具备了可能。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1、图2,提取有关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图1                                图2

正确答案

示例:图1信息:《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范围在长江以南。

说明:西方侵略结果导致国家主权开始丧失,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被迫开放。

图2信息:改革开放,范围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角度。由点到线到面,数量众多,分布广。

说明:民族国家独立,主权完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主动开放。(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阐述均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6分)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5分)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6分)

正确答案

(1)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2分)马士把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实质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2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地。(或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 (2分)

(2)得到了。(1分)因为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加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分)

(3)从目的、过程、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说明。(6分,答出三点可给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侵略与反侵略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图1 鸦片战争           图2 中日甲午战争         图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三幅地图,写出战后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名称。(3分)列举两个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2分)

(2)从图一到图三,你能看出中国社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3分)列强未能把中国彻底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正确答案

(1)图1:《南京条约》;图2:《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3分)

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运动(2分,任答2个即可)

(2)趋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3分)

原因: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或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3分)

(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所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依据材料一的三幅地图可知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为图1:《南京条约》;图2:《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为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运动

(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列强未能把中国彻底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从图一到图三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列强未能把中国彻底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为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或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频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无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的?(5分)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件?(3分)

(3)结合三个条约的主要不同之处,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步形成的。(10分)

正确答案

(1)“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中国受到“不平等待遇” ;包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制造掺案,屠杀中国人民、掠夺财富、经济 侵略、文化侵略等方面(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材料二《南京条约》;材料三《马关条约》;材料四《辛丑条约》。(3分)

(3)材料一规定关税协定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材料二允许日本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说明外国 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衔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3分)材料三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改设外交部、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成立,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控制之 下,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17分)

     

图一: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三:八国联军侵华形势示意图             图四:日本全面侵华形势图

(1)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图四战争中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6分)

(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5分)

(3)图二与图四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但结果不同,你能说说致使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吗?(4分)

(4)图四战争的结果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

罪行:野蛮的军事侵略和残酷的屠杀、疯狂的经济掠夺、扶植傀儡政权、推行奴化教育(选3点,3分)

(2)图一:三元里人民抗英、图二: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图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图四: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5分)

(注:战争与抗争要相对应;符合题意的其它抗争事例也可得分)

(3)图二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退让导致。

图四结果:中国取得百年来的完全胜利。全民族团结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4)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二依据不同史观建构的中国近代史主线分别是什么?(2分)

小题2:近代前期,针对蒋廷黻提出的命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方面做出了怎样回答?资产阶级积极投身近代民族实业,为什么没有能够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8分)

小题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4分)

正确答案

小题1:一: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二:中国近代化。(2分)

小题2:戊戌变法,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3分)外国列强侵略;封建势力阻挠;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3分,任意3点3分)瓦解封建经济,推动工业化发展;为政治变革和文化进步奠定基础。(2分)

小题3: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1分)三大改造,计划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具体内容也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任意3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伊犁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结合所学判断,此处的“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通商口岸按其被迫开放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厦门②天津③南京④重庆

[ ]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轰开了古老天朝大国的门户。从此,中华帝国的主权开始丧失,被迫开埠通商,一步一步从沿海到内地。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汉口→上海→重庆

B上海→汉口→重庆

C重庆→上海→汉口

D上海→重庆→汉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在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