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等等)。

(2)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辛亥革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南昌起义:历史意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9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竞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2)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略”(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美国专使顾盛给美国政府的报告(1844年)

材料二 (美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国家大事)付乏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环志略》(1848年)

材料三 定名中华共和国。……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

——邹客《革命军》(1903年)

材料四 耶鲁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156年前,一位名叫容闳的中国青年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来到耶鲁大学求学。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什么条约“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晚清时期美国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美国政治制度对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材料二赞扬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联系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政体、政权机构、宪法三方面受美国政冶制度影响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举出晚清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史实,简要说明其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辩证说明晚清中美关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

②美国没有王侯贵族。没有世袭制度。国家大事由公众讨论。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以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中央政权机构,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从洋务运动开始。先后有多批学生到美国留学。许多人学成回国成为杰出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④一方面美国政府多次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人民相互学习、交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其范围可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历史在这里驻足、凝思。

(1)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环渤海地区也被迫开放通商,请列举出三个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并说明它们分别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开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渤海湾的波涛,见证了近代中国海防兴衰的历史。19世纪80年代中期,北洋海军建立。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建立北洋海军的目的是什么?这支军队最终结局怎样?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烟台,《天津条约》;营口,《天津条约》;天津,《北京条约》。

(2)目的:加强海防,维护统治。结局: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

(2)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

(3)“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1500年—19世纪末是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对欧洲与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以中国为例,从政治、经济上概括其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及对本题第(1)(2)(3)问的回答,谈谈你对“文明的交流”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对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政治:①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②随着时局的变化,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兴起。经济:①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②随着国门被迫打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并在曲折中发展。

(3)1921年苏俄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贷币关系恢复与发展生产。1933年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实施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使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和冲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文明史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他们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认为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绝无优劣高下之别,都有同等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请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间的暴力冲突,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并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使中国近代化起步,工业文明成为不可遏止的历史潮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A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

(2)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3)“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44年10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11月,清政府又在法国的胁迫下,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从此,西方传教士随着鸦片和商品涌入中国,他们批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活动。

材料二 1858年6月,中俄、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相继签订,其中规定:“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材料三 外国教会和传教士早在鸦片战争前,他们就发出了要用“十字架征服中国”的狂妄叫嚣。鸦片战争后,他们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争先恐后窜入中国边疆和内地。这些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为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血腥统治效劳,起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的作用。

材料四 山东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19世纪末山东大小教堂1300余处……这些教堂和教士,对当地人民进行血腥的压迫和掠夺。……这种情况,不但激起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怒和仇恨,甚至连清政府一些高级地方官吏也表示不满。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列出相关条约中有关宗教文化侵略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二中西方国家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山东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风暴”指的是什么事件?联系材料三、四说明“风暴”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1)《黄埔条约》中规定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其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2)《天津条约》中规定“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自由传教。(3)传教士可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

②(1)利用宗教活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越。(2)加强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控制。

③风暴:指“义和团运动”。原因:(1利用传教士对中国进行侵越,充当侵越中国的急先锋。(2)教士对当地人民进行血腥压迫和掠夺。(3)教士活动猖獗,官府袒教抑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材料二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选自《殷海光文集》 

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封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封御诏写满了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等等这样的词儿。其实,洪秀全这封诏书,是在褒奖他的洋兄弟们。在这一年的春天,英法联军在海口、天津打击清军,洪秀全很高兴洋兄弟们终于出手帮自己灭清妖了。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太平天国与英国有共同的作战对象

B太平天国与英国有共同的信仰

C太平天国运动不具有反侵略的性质

D太平天国对英国本质认识不清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