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早在1830年,即有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议会,要求英政府“采取与英国国家相称的决定,并占领中国沿海岛屿一处”,以“保护”英国对华贸易。这一目的最早实现是在( )
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正确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包括
正确答案
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其门户作用丧失于
正确答案
因地处沿海,浙江省的一些城市在近代较早地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下列属于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城市是:
正确答案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正确答案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正确答案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正确答案
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原因是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意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正确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难以抵挡西方经济入侵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程。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正确答案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正确答案
某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先苦后甜奇怪味道的中国茶叶,诱发了西方对东方财富的掠夺。由茶叶和罂粟这两种植物引
发的战争,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关于这场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