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写道“为求侵华列强饶恕,不惜强迫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每人出银一两,换取她回銮北京充当‘女皇’的地位。”此说的依据可能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

A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自然经济趋于解体但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B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同时瓜分世界的新阶段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以上文字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什么时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目前江苏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中有些错误,请指出下列内容有违历史史实的部分()

①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壮烈殉国

②道光皇帝听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非常愤怒

③面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革命政党兴中会、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成为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时代画卷

④《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说:“当今的中国,要反帝就要反清,反清就要反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民主权利。下列历史事件没有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晚清的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08长沙一中12月) 19世纪末,德国强占胶州湾加剧了中国人的危机感,由此引发了“扶清灭洋”和“维新变法”两种救国方案。这两种救国方案的根本差别在于()

A首要目的

B发展前途

C对外观念

D对清政府的态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其主要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高潮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打击

D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提出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

B战争引起列强对华的新一轮侵略

C西学东渐将转到制度层面

D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八,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