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以后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辛丑条约》的各个条款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的条款是

A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B对镇压反帝斗争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C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D对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监禁、流放和处死100多人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其评论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袁世凯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允许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并可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德国同法俄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

A俄法德三国是同盟国

B列强有维护中国主权独立的一面

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记述了6月2日夜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这一年是()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研究发现,左右中国近代前期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属羊(1811年曾国藩诞生,1823年李鸿章诞生,1835年慈禧太后诞生,1859年袁世凯诞生,1871年光绪皇帝诞生,这五个年份都是中国农历的羊年),中国传统文化中羊是被人宰割的,因此认为近代中国的衰败是宿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下列对近代中国衰败原因分析中,你认为最为主要的是

A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统治

B僵化保守的传统文化

C落后的农耕文明

D腐朽陈旧的社会制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

B有利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他们都不同程度的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

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

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

D共同支配中国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