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业企业,从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但这些企业生产活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
材料三 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就的。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托庇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材料二、三均摘自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与“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商口岸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使中国日益殖民地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代企业”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分析通商口岸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宋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商帮。原因: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
(2 )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 )原因:原有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随着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便于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作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重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了解、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①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②,可以勤远略③。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为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所以缺乏发展动力。制造总局的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员工大多缺乏生产积极性,他们又不重视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不高,如生产的炮弹箍不合格,战时要锉平后才能使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深受其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历史1(必修)》人教版
注:
①覃思:深思。
②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军--捻军。
③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曾国藩等人倡导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实现其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镇压人民革命斗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
(2)由政府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投资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仿制西方先进的武器。
(3)没有实现。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未从根本上触动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充分说明了洋务派的目标根本未能实现。
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制度。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
(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历史每前进一步是要付出血的代价,流血是残酷的,但血还是要流的,人类是拖着血腥的肌体向前发展的。
(1)从“哥伦布们的屠杀占领”,你看到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进步影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酷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流血历史给人类的进步换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对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场血与火的世界近现代史的变化中,中华民族失去和得到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给资本主义新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②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2)殖民扩张的流血给人类换来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
(3)①世界上一切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都卷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圈,成为其附庸。②当今第三世界国家遭受新一轮资本主义再扩张,与列强各国差距太大。③当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但发展中国家有机遇、有风险。
(4)①中国不仅失去了被列强各国掠夺的财富,而且失去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机遇。②中国获得了被侵略、被奴役的痛苦教训,获得了必须重视科技、增强综合国力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警醒。
——《读者》
材料二
材料三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1)日本在近代最早让中国警醒是在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在什么时间离开中国?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这一场景的出现,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日甲午战争。
(2)七七事变。时间:1985年;依据:《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事件: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努力:中共倡导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互相配合;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共的核心领导作用;全民族抗战,众志成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兵方舍命突围)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清)梁廷枏(Nan)《夷氛闻记》
材料二 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左宗棠
材料三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回答:
(1)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宗棠“坚忍求胜”指什么军事行动?此行动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材料三中的表格,表中数据反映了黄海海战中敌我双方什么态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左宗棠正确的军事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各族人民的支持。(3)从参战舰艇等方面看,日强中弱;从结果看,取得了舰船损失程度与敌相当的战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淄博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齐都临淄两汉时期仍然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西汉齐都人主父偃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索隐》注曰“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日得千金,言齐人众而且富也”。
材料二 据《清代刑部抄档》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斯孔入煤矿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濯又自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少量机器进行开采。材料四 德国成立的山东矿物公司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著名煤矿之一。无论机械化程度,还是资金规模与煤产量,都在全国各煤矿中占主要地位。由于淄川煤矿储量丰富,煤质和煤层都很好,德国矿物决定重点开发淄川煤矿。为了加快煤炭外运,淄川煤矿还修筑了通往淄川车站的铁路支线,使煤炭可以经铁路直接运往青岛。
(1)据材料一,分析两汉时期淄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淄博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蓬勃发展,当时淄博地区的短篇小说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反映淄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中国经济领域新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商业发达。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蒲松龄 《聊斋志异》。
(3)政府开办矿业,使用机器生产;外国资本进入。
(4)新式矿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一方面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则压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侵华战争是日本一贯所奉行的哪一侵略政策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侵略战争中均发生了日军屠城暴行,请分别列举典型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侵华战争不同的结局,对中国台湾省的命运、民族意识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陆政策。为垄断资本获取原料和市场。
(2)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3)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遭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抗日战争:台湾光复;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中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被割让的领土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至少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形成了两个战场,试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重要战役(至少3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邓世昌,刘步蟾,叶祖珪,丁汝昌。
(3)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广州会战,枣宜会战。
(4)是中国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耻辱,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材料二 196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台湾成为“异域”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指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前解决台湾问题有赖于海峡两岸的合作,合作的最基本前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午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
(2)痛感海峡两岸分裂,渴望祖国统一。
(3)关键是没有外国的干预而实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一国两制”。
(4)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14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者,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2分)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1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1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哭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回归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分离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分)
(2)“新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2分)
此前的道路:夺取“中心城市”。(1分)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
(3)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1分)“天翻地覆”指: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1)根据材料中的“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是台湾在《马关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事件。1945年台湾光复得益于抗日战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再次分离是解放战争蒋介石败退台湾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内容来源于1928年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所以新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在之前的是城市中心说,表明道路的选择符合国情的道路。(3)“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之后在1949年4月解放南京。本题属于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