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义和团称“神仙附体,刀枪不入。”义和团的一份揭帖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上述言论体现了义和团

①将“扶清”与“灭洋”相结合

②非科学的世界观

③不能区分列强侵略与外来文明

④由自然灾害引起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建国方略》)“□□”处应填

A甲午

B戊戌

C庚子

D辛亥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关条约》中对当时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作用最大的一项是()

A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B勒索了巨额赔款

C增开了中国内地的通商口岸

D允许在华开办工厂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正确的一项是()

A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革命

B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逃往西安

C美俄充当帮凶。坐收渔人之利

D清政府妥协,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扶清灭洋”是下列那一运动的口号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宣言》肯定了台湾、澎湖是“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海峡两岸高调纪念,日本各界选择性“遗忘”。这种现象不能反映

A中日彼此之间存在认知上的误差

B中日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认知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发展很重要

D中日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形成的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

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C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中世纪”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此评价最适合于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 

A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

B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

C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D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