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所产生的最严重的影响是()

A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B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C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高峰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地理角度看,列强选择长江沿岸为通商口岸的原因有

①长江沿岸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相对较高②长江沿岸人口密度较高③长江是黄金水道,利于商品输出④长江沿岸的小城镇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写的《春愁》一诗,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A894

B1896

C1895

D1901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是

①以商品输出为主②以资本输出为主③强占租借地④划分势力范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

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

D八国联军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黄海战役

B台湾保卫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此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五四运动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议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据此判断以后出现

A维新变法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

C清末“新政”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台湾岛被割占给日本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重庆是西部一个重要的开放城市。在近代,重庆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

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檄文出自

A大陆军民

B台湾军民

C清朝政府

D外国侨胞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