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 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17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

A按照国际法,可减少国际纠纷

B有利于化解该纷争,颇具智慧

C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

D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787年,英国给派往中国的使臣发出指令,“如果中国皇帝有意允诺割给英国一个地方,在确定地点时,应特别注意该地必须符合英国船只便利与安全的要求,便于英国可能进口的货品的销售,并靠近上等华茶的出产地——大约位于北纬27—30度之间。”因鸦片战争而被迫开放的新口岸中,符合该意图的是

A广州

B福州

C汉口

D重庆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有( )

①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占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③俄国人可以到内地经商④得到清政府赔款200万两白银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火烧圆明园与哪场侵华战争有关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应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B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清一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C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D工业文明冲击中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道光皇帝任用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清朝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B保护小农经济防止其破产

C维护清朝财政和军事秩序免遭破坏

D防止鸦片对清朝官吏的腐蚀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恩格斯也说过:“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能够为这些结论提供支持的史实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

②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③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④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英法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在‘亚罗号事件’之后,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最重要的是,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中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①英国侵占香港岛②联军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逼迫中国赔偿英法军费④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