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赫德在《中国实策录》中说:“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据实行于今日。”这是因为
[ ]
正确答案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
正确答案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太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正确答案
1900年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由“剿灭”改为“招抚”,其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以下是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聊天的一些话。张义说:”我看到过慈禧太后出逃。”李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家周围的炮台都拆毁了。”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
正确答案
有学者指出:“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是指
[ ]
正确答案
20世纪初,中国出现“文明排外”的思想。其直接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瞿秋白谈及一运动时说:“绝不能望文生义地去解释他。中国民族几十年来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的滋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里边。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这一运动是
[ ]
正确答案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
[ ]
正确答案
“19世纪末,洋教势力扩大,吸收了不少中国人加入;与此同时,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该材料反映了
①列强利用传教特权,强迫中国人入教②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③群众中爱国行为与卖国活动斗争激烈④东西方文化既相互融合又激烈冲突
[ ]
正确答案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的相同点是
[ ]
正确答案
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
[ ]
正确答案
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这样表述:“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是
[ ]
正确答案
义和团揭帖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
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正确答案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