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共3427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这样评述一场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局:“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纸面上的改革即度过新世纪之难关。”这场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导,下列报导不符合史实的是()

A在北京接见中国外务部官员

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工厂

C乘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考察中国风情

D在西什库教堂做祈祷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

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

D义和团运动盲目的排外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壮,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初,列强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 “亮相”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法联军侵华

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D巴黎和会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③仍须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

C八国联军侵华

D国民党败退台湾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以判定他们再现的历史情境是

小明(忧心忡忡):台湾定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小强(贪婪而傲慢):不是还没咽下去么?饿得厉害啊!

A签订《辛丑条约》的谈判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