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8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7分)

正确答案

(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社会契约论。(2分)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2分)时代背景: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或专制统治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2分)

(2)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2分)。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任意一点,1分)

试题分析:近代前后的中国与世界的思想。(1)从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等信息可以看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二“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可以看出,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二者都反对君主专制,二者出现的时代背景可以结合教材所学的相关知识作答。(2)启蒙思想家们大都推崇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有力的武器,儒家文化中的德治的观点也符合他们的民主、平等的理性思想。他们的局限性在于启蒙思想家们没有认识到儒家文化的本质属性是维护封建制度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2分)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哲人们”指的是哪些人(至少写出三位思想家)?(3分)这些“哲人们”发现了哪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3分)

(2)人物:康德、卢梭、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运动思想家。(3分)法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至上。(4分)

(3)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试题分析:

(1)明清之际的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和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共同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反对君主专制。

(2)材料二中所说的“哲人们”指的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如康德、卢梭、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他们提出的法则即启蒙运动的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至上等。

(3)启蒙思想主张用理性的力量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评:为什么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会发展不完善,没有如法国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社会生活: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8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0分)

正确答案

(1)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2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传统的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当时城市中存在着大量“不切于民用”的工商业现象,“世儒”因此主张对工商业一概抑制。(4分)

(2)共和政府成立,产业革命正逢其时。(2分)原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分)

(3)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建设;政府领导经济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答出3点给6分)

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4分)

试题分析:(1)材料前半部分列举了一些“不切于民用”的工商业现象,后半部分指出了部分“世儒”的错误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即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政府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经济的发展。(2)材料前半部分指出了以往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末尾提出了核心观点,共和制度建立,产业革命正当其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部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内部原因除了辛亥革命和民国措施外,还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第一小问,据材料逐句概括,第一条反映出在苏联援助下集中力量建设核心项目,第二、三条体现出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相结合的特点。一五计划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另一方面工业化建设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2分)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指出陈独秀主张“改弦而更张”的原因。(2分)

(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3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优秀品质?(2分)

正确答案

(1)追求:瞩目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2分)

(2)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2分)关系: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如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3)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与专制。(2分)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2分)

(4)现象: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思想传播;社会各阶层纷纷加入救亡行列。(3分)

追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追求功名利禄到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站在时代前

列,引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试题分析:

(1)据材料提取顾炎武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材料中顾炎武对现实的关注、爱国、关心国家民族利益角度回答顾炎武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2)联系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由梁启超的分析可见,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学说,为近代思想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3)根据材料三中陈独秀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第二小问通过回顾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分析原因。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归纳概括。四则材料都反映明清以来部分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点评: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依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6分)

(2)为什么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2分)

(3)材料三中“讲鬼话的人”指哪些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2分)

正确答案

(1)思想:李贽:反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2分)路德:指责教会贪婪腐败,主张“信仰基督即可得救”(或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因信得救);《圣经》高于一切,《圣经》面前人人平等;简化宗教仪式)(2分)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罗马天主教会(2分)。

(2)原因:政治上:专制日益强化,统治黑暗腐败;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守旧,文化专制。(2分)

(3)反动统治者;资产阶级激进派。(2分)

(4)认识: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异端”思想是正常现象;在一定时期 内“异端”思想会受到守旧势力的压制和迫害:“异端”思想往往能起到思想解放作用。(2分)

试题分析:(1)归纳李贽和路德的思想观点即可,矛头指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很好回答。(2)分析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的原因时要注意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来考虑;(3)“讲鬼话的人”指的是谁?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时期。据材料中的“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可以得出答案;(4)中异端思想在当时是“异端”,但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思想,所以应该辩证地看待。

点评:李贽强调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标准,反对宋明理学伦理道德。李贽的思想在当时被称为异端,受到排斥。但是其思想有明显的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新思想也不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欢迎,但是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中,一些思想在当时不被接纳,甚至会被压制,但是实践表明却是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的。

下一知识点 :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