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共3409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 ]
正确答案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古希腊是世界民主政治的摇篮。请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马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创造并完善了一部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请分别写出罗马成文法发展的起点和最终完成的标志性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素有“议会之母”的称誉。在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近代英国的政治体制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全民民主
(2)《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3)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权力。君主立宪制。
(4)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法”的职能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中商鞅的观点,分析材料二中“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的共同观点有哪些?材料四与材料一体现的法治思想又有何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中国现代史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并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中的“法”主要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二中“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评价:以法治国、赏罚分明;保障了富国强兵的实现;严刑酷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材料一的法治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而材料四的法治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梁启超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政治理想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
(4)史实: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宪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来源于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不仅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制宪时受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影响,第二代领导人在巩固宪政方面也从中汲取不少养分。美国宪法另一个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但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任东来、陈伟、孙庆等编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材料二 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后于1787年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作为制宪会议代表的55名制宪者简况如下:
制宪会议代表概况
——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材料三 “这部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他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
——引自马克斯·法仑德《设计宪法》
材料四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的国体,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都用于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在美国的体制中,不论是联邦政权还是州政权或是联邦制中某个组成部分,都不应获得全部的国家权力。……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注意个人自由的保护。
——引自宋鲁郑《美国宪法起草揭秘及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的核心、“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主要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还接受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中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的有关内容,分析其两个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英国的《权利法案》。
(2)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学说;借鉴了英国普通法传统;以1776年《独立宣言》为基础。
(3)限制政府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
(4)①广泛借鉴人类民主政治史的优秀成果,来源广;②由社会精英们参与制定;③开始并不完善,用于解决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后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联系日益紧密,彼此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连线。
正确答案
三权分立制度——法国启蒙思想
龙门石窟——印度佛教
法国民法典——罗马法
飞机——工业革命
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 ]
正确答案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称今湖南、湖北居民为荆蛮,称今淮河及江浙地区居民为扬越。汉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之弟鄂君(鄂当今湖北鄂州)子皙坐船出游,闻摇桨的越人歌声悠扬,而完全听不明其意。歌辞记音为“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子昌州,甚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懂越语者将这首歌译成“楚语”为:“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战国时,楚国占有原吴越之地,司马迁称之为“东楚”。三国吴国灭亡后,吴地著名文学家陆机来到洛阳,因其作品中文字音韵“多楚”而被嘲笑。刘勰在《文心雕龙》批评陆机的诗文“衔灵均(屈原)之声余,失黄钟之正响”。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时期,洛阳话作为华夏“正音”,影响广泛。《南齐书》记载,当时祖籍江南的著名文化人只有三人“吴音不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过,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中比较南北双方使用的“正音”说:“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月良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
材料三 欧洲地区的绝大多数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它们虽然同源,但相互之间的差别相当明显。罗马帝 国建立后,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在帝国的框架下使用共同的官方语言拉丁语,在今天的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拉丁语成为流行的语言。同时,拉丁语作为基督教的公用语,随着基督教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欧洲的学术界也长期以拉丁语作为学术语言。但是,语言统一的趋势并没能壮大和延续下去,早在罗马帝国解体后,各自独立的地区就在拉丁文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方言形成法语、西班 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语言。这些语言在近代早期进一步完善,成为各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至三国时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上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语言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中国文明发展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春秋时,长江中游地区的楚人已较深入地接受了中原华夏文化的影响,而长江下游地区的越人受华夏文化影响较浅;楚国统治越人地区,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上趋同,并推动了长江下游地区的华夏化进程。经历两汉到三国,长江流域文化上更进一步接受了中原的影响,但语音上仍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2.南北朝时,洛阳话成为整合南北语言的标准语音,南北方在语言上进一步趋同;受民族、区域与社会阶层的影响,南北所说的洛阳话在语音上仍有相当的差异,汉语北方方言区与南方的吴语方言区呈现雏形。罗马帝国时代,拉丁语对今天西欧各地语言呈现整合与统一趋势;罗马帝国解体后,统一的拉丁语逐渐为各民族语言所取代。
3.融汇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历久弥新;在政治分裂时期仍体现出强大的整合能力;统一性与多样性、区域性有机联系。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两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10分)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3分)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依据材料请举例说明。(2分)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3)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2分)
(4)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3分)
正确答案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1分)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1分)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1分)
(2)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分)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他例证)(1分)
(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分)
(4)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分)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1分)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试题分析:
(1)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法律条文也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2)“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等条文都体现了法律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3)“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原则。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的作用:1787年宪法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共和政体。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的法律制度,让考生通过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知道相关的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联系,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从中认识到,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4分)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5分)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 (3分)
(3)请举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6分)
正确答案
(14分)
(1) 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1分) 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1分)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分)
(3)史实: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写1982年全面修改的宪法也可。)(2分)
民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分)
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任答2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略
(20分)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或正义等。
——浙江师范大学 谭建华《试论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后来又通过宪法修正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个立法高峰时期,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1)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的自然法体现了什么重要的主张?(3分)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个立法高峰的特点和背景。(8分)
正确答案
(1)主张:正义和公正的理性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3分)
体现: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政府专制;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3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有关启蒙运动的主张,符合本题要求亦可得分,但本问得分不得超过三分。)
(2)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治权利,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6分)
(3)特点: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始形成。(2分)
背景:“文革”后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法制建设;为了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生命财产;为了避免社会动乱和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吸取中外民主建设的教训,顺应世界民主化建设的潮流。(答出三点即可,6分)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或正义等”可以得出主张为正义、公平(平等)、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结合启蒙运动的主张一一对应即可(2)从政治上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同时“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也有效的防止了君主专制的复辟,第三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法国的政体之争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同时也是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依据材料:“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可知我国一系列法律都是以宪法为基础的,结合相关知识回答第二问: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极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法律的作用可以得出为了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生命财产;为了避免社会动乱和推动国民经济建设;从中外交流可以得出吸取中外民主建设的教训,顺应世界民主化建设的潮流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历史是用来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面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1)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2)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
(3)1978年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
(4)《共产党宣言》封面,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正确答案
(1)十二铜表法:罗马历史第一部成文典,并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3分)
(2)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初级阶段基本思想开始形成。(4分)
(4)《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4分)
(1)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迄今所知古代罗马最古老的法律文献和最早的成文法。是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性文献。
点评:关于《十二铜表法》,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在其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如2012年江苏卷和安徽卷以及全国(新课标)卷。
(2)试题分析: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点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巨变。高考往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来进行命题。
(3)试题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党在政治、组织、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同时拉开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高考多用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
(4)试题分析:《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科学,同时,它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点评:关于历史上重大事件,除了考查其对历史进程发展的影响外,还要注意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往往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以及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20分)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2分)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2)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6分)
材料三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梁启超《变法通议》(3)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2分)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2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4分)
正确答案
(1)规范了社会秩序;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2分)
(2)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提供了上层建筑(或“法律依据”);(2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或“近代经济”)发展;(2分)为资本主义的立法提供了范本。(2分)
(3)法律用于调节国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全面借鉴外国的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3分)近代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传入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统治的危机(3分)
(4)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2分)
实践: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4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明显看出马克思在评价罗马法对维护罗马帝国所起的作用;(2)从材料二中的文字“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可以归纳出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3)从材料三中文字“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莫急于改宪法”可以归纳总结出梁启超关于法治的主张,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可以联系教材内容加以回答,但应注意突出其阶级属性和时代特征;(4)材料四强调了法制建设对保障人民民主的重要性,结合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内容加以回答即可。
点评:材料从东西方法制在各自国家中所发挥的作用出发探寻了法制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向这种综合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信息从某一具体侧面来考查学生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内容的综合把握能力应该会是今后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学生应对此有所关注和了解。
(26分)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三表: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材料三:第二条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 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10分)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 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8分)
正确答案
(1)特点:《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4分)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4分)
(2)政治体制:总统制或联邦制。(2分) 原则:制约和平衡(2分)实现: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6分)
(3)法律名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
特点或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三权分立、法治精神、主权在民(写出两点即可);
《共同纲领》的原则:议行合一,多党合作,外交自主(写出两点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3分)
目标: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题干分析了“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关系,“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等可以得出《十二铜表法》特别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材料二针对妇女犯下的罪,“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审判要取决于皇帝。比较西方法律注重平等,中国法律是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同,根据中西方法律的侧重点回答即可。
根据材料三题干“总统”“国会”“联邦”“合众国”,得出《1787年宪法》所遵循的总统制和联邦制原则。美国政体为了达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使用三权分立体制,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总统的产生和权力的制约来回答。
关于“民治”就是“法治”的过程,本题考察的是中国近代到建国初期的法制化建设,既有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的法制化成果,又有新中国成立前后无产阶级的法制化建设,根据所学知识,例举三部法律回答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 《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赦》。其中,《法学总论》是关于人、物、继承、契约和诉讼等方面的法律。
材料三 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公元前450年,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将他的家人告上了法庭,结果,法官却判定那些跟随罗莫洛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败诉。
(1)材料一反映了罗马法的什么核心内容?为什么它会成为核心内容?(4分)
(2)根据公元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为什么材料三中,法官却判处那些跟随罗莫洛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败诉?(4分)
(3)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时,中国人编纂了《秦律》,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两者有什么异同?(4分)
正确答案
(1)核心内容: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4分
(2)因为当时只有习惯法,还未诞生成文法,法官根据习惯法,压迫平民、袒护贵族,偏袒作为贵族的罗莫洛家长。(4分)
(3)中国秦朝颁布的《秦律》是君主专制下君主意志的体现,而罗马法是当时平民斗争的结果,部分体现民意,但两者从根本上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4分)
试题分析:(1)问要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分析,“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
(2)注意时间,公元前450年还未诞生《十二铜表法》,法官根据习惯法,压迫平民、袒护贵族,偏袒作为贵族的罗莫洛家长
(3)注意东西方古代法律的比较,但是从本质上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根本上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点评:古罗马法制的演变及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复习时可适当链接必修1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必修3中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必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