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刻用NaOH溶液洗涤

B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应该先用抹布擦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会污染地下水,故B错误;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C正确;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通氢气,排除空气,然后加热,防止爆炸,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用文字指出下图所示的装置和操作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转移液体应利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蒸发皿和烧杯必须垫石棉网

B除去乙醇中的乙酸,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

C配制0.1mol•L-1NaCl溶液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

D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CuSO4•5H2O晶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烧杯必须垫石棉网,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故A错误;

B.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互溶,不分层,无法用分液分离,故B错误;

C.托盘天平能精确到0.1g,无法称取5.85gNaCl,故C错误;

D.将硫酸铜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加热水

C

    倾倒液体

D

   移走蒸发皿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闻气体气味水不能凑到试剂瓶瓶口,正确方法为用手在试剂瓶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故A错误;

B.观察液体是否沸腾,可以从侧面观察液面状态,不能凑到试管口观察,否则容易发生危险,故B错误;

C.倾倒液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必须口对口,标签对手心,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故C正确;

D.蒸发操作中,移走蒸发皿应该使用坩埚钳,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按如图所示方法研究氯气性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B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和制造分子

C运用所学的关于铝的知识,可以推知在常温下,浓硫酸可用铝制容器保存

D通过观察可以得出氯气是双原子分子的结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图示表示的是一同学正在闻物质的气味,根据学生的操作可以知道该过程为实验法,故A正确;

B、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等的学科,其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故B正确;

C、金属铝常温下能够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阻止了反应继续进行,所以浓硫酸可用铝制容器保存,故C正确;

D、通过观察无法得出氯气是双原子分子的结论,因为氯气分子无法用肉眼看到,须通过实验测定得出氯气为双原子,故D错误;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保证实验安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