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代夏作民主。”  

——《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清末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

(2)民主范围狭窄;表决方式简单;公民权力滥用。

(3)同:分工明确;相互制衡。异:唐朝的三省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是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4)背景: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战争的结果。核心:民权、自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⑴中国明清时期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 “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其经济根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⑵材料二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是指当时欧洲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试简要说明它们是怎样催化“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 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⑶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对中国的冲击是如何使“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⑴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中国明清时期,资本主义才刚刚萌芽;而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已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为理性主义文化的蒸蒸而生提供了政治条件。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得到空前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理性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启蒙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是理性主义文化发展的直接表现。

⑶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审理之日,如遏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三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忠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韩非子的法学思想有哪些可取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历史背景,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法治思想的立足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内容(或答原始落后性)维护债务奴隶主利益。

(2)体现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与严格执法的思想。

(3)①罗马法是为了调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②韩非子是为了结束纷争无序状态,以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为了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天下为主君为客”。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 ]

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

[ ]

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

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

C否定帝权

D提倡法治和众治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几位思想家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 ]

A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B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C结束了“理学”地位在中国知识界的主导地位

D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