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离子的检验
- 共453题
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使石蕊褪色,故A错误;
B.氯水中含有Cl-,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用于配制AgNO3溶液,故B错误;
C.因氯水中含有H+,H+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则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故C错误;
D.氯水中各粒子与FeCl3都不反应,可用于配制FeCl3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2012春•泗县校级期末)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的卤素离子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新制氯水,溶液变为橙色而不是蓝色,说明甲中含Br-,发生的反应为:2Br-+Cl2═Br2+2Cl-;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含有Cl-.乙溶液含I-,甲含Br-,丙含Cl-.故选:D.
(1)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碱性溶液,会立即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碱性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已知碘以碘酸(HIO3)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
NaClO将KI氧化生成了I2
ClO-+2I-+H2O═I2+Cl-+2OH-
I2被Na2SO3还原生成了I-
SO32-+I2+2OH-═SO42-+2I-+H2O
I2+5Cl2+6H2O═2HIO3+10HCl
解析
解:(1)①在淀粉KI溶液中,滴加少量NaClO碱性溶液,会立即看到溶液变蓝色,说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同时次氯酸钠被还原生成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ClO-+2I-+H2O═I2+Cl-+2OH-,故答案为:NaClO将KI氧化生成了I2;ClO-+2I-+H2O═I2+Cl-+2OH-;
②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碱性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说明碘单质被还原生成碘离子,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SO32-+I2+2OH-═SO42-+2I-+H2O,故答案为:I2被Na2SO3还原生成了I-;SO32-+I2+2OH-═SO42-+2I-+H2O;
(2)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说明氯气和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说明碘和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酸,氯气被还原生成HCl,反应方程式为:I2+5Cl2+6H2O═2HIO3+10HCl,故答案为:I2+5Cl2+6H2O═2HIO3+10HCl.
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晾晒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更好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漂白粉中次氯酸钙具有氧化性,难以被氧化,故A错误;
B.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置于空气中,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B正确;
C.空气的氧气在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氧化有色布条,故C错误;
D.漂白粉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与漂白粉的浓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
已知:①氧化性:>Fe3+>I2;还原性:
>I-;②KI+I2⇌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4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向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的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表中数据:t1______t2(填“>”、“<”或“=”);表中V2=______mL.
正确答案
解:(1)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由于氧化性IO3->Fe3+>I2,故KI能被IO3-和Fe3+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2Fe3++2I-=2Fe2++I2,
故答案为:IO3-+5I-+6H+=3I2+3H2O,2Fe3++2I-=2Fe2++I2;
(2)KI在潮湿环境下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O2+4I-+2H2O=2I2+4KOH,
故答案为:O2+4I-+2H2O=2I2+4KOH;
(3)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V1=5mL,实验1中水的体积小于实验2,故实验1中反应物的浓度大于实验2中反应物的浓度,在相同条件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所需时间越少,故t1<t2;实验2和实验3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反应物浓度应相同,故V2=40mL,
故答案为<;40.
解析
解:(1)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由于氧化性IO3->Fe3+>I2,故KI能被IO3-和Fe3+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2Fe3++2I-=2Fe2++I2,
故答案为:IO3-+5I-+6H+=3I2+3H2O,2Fe3++2I-=2Fe2++I2;
(2)KI在潮湿环境下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O2+4I-+2H2O=2I2+4KOH,
故答案为:O2+4I-+2H2O=2I2+4KOH;
(3)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V1=5mL,实验1中水的体积小于实验2,故实验1中反应物的浓度大于实验2中反应物的浓度,在相同条件下,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所需时间越少,故t1<t2;实验2和实验3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反应物浓度应相同,故V2=40mL,
故答案为<;40.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