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4秋•衢州校级期末)(1)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2Mg5Si8O22(OH)2.把它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______

(2)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防治碘缺乏病的碘添加剂是KIO3(如加碘盐),可用盐酸酸化的KI淀粉混合液检验食盐是否加碘,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氰(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为拟卤素.试写出(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同时要遵循原子守恒,故写成:2CaO•5MgO•8SiO2•H2O;

(2)漂白粉长期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因为漂白粉的有效成份Ca(ClO)2会和空气中的CO2反应,反应式为Ca(ClO)2+CO2+H2O=2HClO+CaCO3,而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正是HClO,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反应式为2HClO=2HCl+O2

(3)KIO3 +5KI+6HCl=6KCl+3H2O+3I2,碘化钾被氧化,碘酸钾被还原,盐酸提供稳定酸性环境,若溶液能使淀粉显蓝色可以说明食盐中是有碘;

(4)因氯气能与碱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氰(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很相似,所以(CN)2+2KOH═KCN+KCNO+H2O;

故答案为:(1)2CaO•5MgO•8SiO2•H2O;

(2)Ca(ClO)2+CO2+H2O=2HClO+CaCO3,2HClO=2HCl+O2(3)IO3-+5I-+6H+═3I2+3H2O  

(4)(CN)2+2KOH═KCN+KCNO+H2O

解析

解:(1)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同时要遵循原子守恒,故写成:2CaO•5MgO•8SiO2•H2O;

(2)漂白粉长期置于空气中会变质,因为漂白粉的有效成份Ca(ClO)2会和空气中的CO2反应,反应式为Ca(ClO)2+CO2+H2O=2HClO+CaCO3,而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正是HClO,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反应式为2HClO=2HCl+O2

(3)KIO3 +5KI+6HCl=6KCl+3H2O+3I2,碘化钾被氧化,碘酸钾被还原,盐酸提供稳定酸性环境,若溶液能使淀粉显蓝色可以说明食盐中是有碘;

(4)因氯气能与碱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氰(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很相似,所以(CN)2+2KOH═KCN+KCNO+H2O;

故答案为:(1)2CaO•5MgO•8SiO2•H2O;

(2)Ca(ClO)2+CO2+H2O=2HClO+CaCO3,2HClO=2HCl+O2(3)IO3-+5I-+6H+═3I2+3H2O  

(4)(CN)2+2KOH═KCN+KCNO+H2O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AgNO3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①小心地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跟汗渍中的物质②作用,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棕色变成黑色的指纹线.用下列化学式表示这3种物质都正确的是(  )

A①AgNO3②NaBr③AgBr

B①AgNO3②NaCl③AgCl

C①AgCl②AgNO3③NaCl

D①AgNO3②NaI③AgI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汗渍中含有NaCl,即②为NaCl,AgCl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灰褐色银粒,而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则说明①为AgNO3,③为AgCl,将AgNO3涂在纸上,

发生AgNO3+NaCl=AgCl↓+NaNO3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I->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C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反应2Fe2++Br2=2Fe3++2Br-中,还原剂Fe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Br-,所以还原性:Fe2+>Br-,反应2Fe3++2I-=2Fe2++I2中,还原剂I-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Fe2+,所以还原性:I->Fe2+,所以还原性I->Fe2+>Br-,故A正确;

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通入氯气的量为1~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共4mol,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溴离子从6ml降到0,所以溴离子的物质的量

是6mol,即FeBr2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B错误;

C.当通入2molCl2时,2mol的I-消耗氯气1mol,余下的1mol氯气再与2molFe2+反应,即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故C正确;

D.由B可知,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亚铁离子是4mol,溴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n(Fe2+):n(I-):n(Br-)=2:1:3,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湖北期末)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 Cl2有漂白性

C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

A.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I2,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故A正确;

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不能说明 Cl2有漂白性,故B错误;

C.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C正确;

D.溶液呈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充分反应,并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四份于试管中,编号为I、II、Ⅲ、Ⅳ,分别加入汽油、CCl4、酒精、NaCl溶液,振荡后静置,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I中溶液分层.上层无色

BⅡ中溶液分层,下层紫红色

CⅢ中溶液分层,下层呈棕色

DⅣ中溶液不分层,溶液由棕色变成黄绿色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汽油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但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呈无色,故A错误;

B、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但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呈无色,故B正确;

C、酒精和碘水能互溶,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分层,故C错误;

D、氯化钠溶液和碘水能互溶,所以溶液不分层,氯气能置换碘化钾中的碘,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分层,溶液由黄绿色变成棕色,故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单质硫的同素异形体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氯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