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氯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1)NaCl和浓硫酸微热制取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用______试纸放在瓶口以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集满.

(2)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Cl2、H2O和______;光照新制氯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工业是用电解食盐水制取氯气,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3)已知还原性SO32->I->Br-.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选填编号).

a.NaCl   Na2SO4                 b.NaCl   NaBr   Na2SO4

c.NaCl   Na2SO4   I2            d.NaCl   NaI   Na2SO4

正确答案

解:(1)NaCl和浓硫酸微热制取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SO4(浓)NaHSO4+HCl↑;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使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或湿的pH试纸变红,故答案为:NaCl+H2SO4(浓)NaHSO4+HCl↑;湿的蓝色石蕊试纸(或湿的pH试纸);

(2)氯水的成分|水、氯气、次氯酸三种分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次氯酸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在电解池的阳极上是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饱和食盐水时,在阳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 2Cl--2e→Cl2↑,故答案为:HClO; 2HClO2HCl+O2↑; 2Cl--2e→Cl2↑;

(3)已知还原性SO32->I->Br-.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先是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钠,再是和碘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碘单质,最后是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碘单质和溴单质均会变为蒸汽,如果加的氯气过量,则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是氯化钠、硫酸钠,若较少氯气通入,此时溴化钠不能完全反应或是没反应,能获得硫酸钠、氯化钠、溴化钠固体,故答案为:ab.

解析

解:(1)NaCl和浓硫酸微热制取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SO4(浓)NaHSO4+HCl↑;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使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或湿的pH试纸变红,故答案为:NaCl+H2SO4(浓)NaHSO4+HCl↑;湿的蓝色石蕊试纸(或湿的pH试纸);

(2)氯水的成分|水、氯气、次氯酸三种分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次氯酸见光易分解,2HClO2HCl+O2↑在电解池的阳极上是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饱和食盐水时,在阳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 2Cl--2e→Cl2↑,故答案为:HClO; 2HClO2HCl+O2↑; 2Cl--2e→Cl2↑;

(3)已知还原性SO32->I->Br-.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先是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钠,再是和碘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碘单质,最后是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碘单质和溴单质均会变为蒸汽,如果加的氯气过量,则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是氯化钠、硫酸钠,若较少氯气通入,此时溴化钠不能完全反应或是没反应,能获得硫酸钠、氯化钠、溴化钠固体,故答案为:a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

A久制的氯水

B碘水

CKBr

DKI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为HCl,不能将KI氧化为单质碘,故A错误;

B.碘水的主要成分为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色,故B正确;

C.KBr不能与KI反应,不能生成单质碘,故C错误;

D.KI不能使淀粉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与氯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35Cl与37Cl间的相互转化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 (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1mol电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35Cl与37Cl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故B正确;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但是HCl是共价化合物、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电解NaCl溶液,阴极上电极反应为:2H++2e-=H2↑,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即1molH2,应该转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从某超市中查询到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主要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000-10000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

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Ⅰ.阅读材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问题

(1)室温条件下,该消毒液(NaClO)溶液的pH______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强氧化性   B.强还原性   C.不稳定性    D.漂白性    E.弱酸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Ⅱ.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的腐蚀原理.

Ⅲ.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1)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普通碳钢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

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铁钉在该漂白剂(NaClO)溶液中的腐蚀原理,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未发现有气泡生成,写出碳(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I.(1)次氯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次氯酸钠溶液显示碱性,故答案为:>;ClO-+H2O⇌HClO+OH-

(2)在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还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AD;

(3)消毒液失效是因为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发生反应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故答案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III.(1)在此情况下发生金属铁的吸氧腐蚀,最终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答案为:钢钉表面有红褐色物质生成;

(2)在该原电池装置中,金属铁为负极,碳棒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ClO-+2e-+H2O→Cl-+2OH-,故答案为:ClO-+2e-+H2O→Cl-+2OH-

解析

解:I.(1)次氯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次氯酸钠溶液显示碱性,故答案为:>;ClO-+H2O⇌HClO+OH-

(2)在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还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AD;

(3)消毒液失效是因为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发生反应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故答案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2HClO2HCl+O2↑;

III.(1)在此情况下发生金属铁的吸氧腐蚀,最终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答案为:钢钉表面有红褐色物质生成;

(2)在该原电池装置中,金属铁为负极,碳棒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ClO-+2e-+H2O→Cl-+2OH-,故答案为:ClO-+2e-+H2O→Cl-+2OH-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见光能分解的盐是(  )

AHClO

BAgBr

C氯水

DCa(ClO)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次氯酸属于酸,不属于盐,故A错误;

B、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属于盐类,故B正确;

C、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但是其不属于盐,故C错误;

D、次氯酸钙不易分解,故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单质硫的同素异形体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氯离子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