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物质的检验
- 共631题
只用溴水就可以将下列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溴水和水或酒精都互溶,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溶液分层,上层苯溶液是橙色,下层是无色的,四氯化碳能萃取溴,但下层是橙色,上层呈无色,所以能区分苯和四氯化碳,但不能区分水和酒精,故A错误;
B、氯化钠溶液和溴化钠溶液都与溴水互溶,所以不能区分氯化钠溶液和溴化钠溶液,溴能置换碘单质,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所以能区分碘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误;
C、溴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溴能置换碘单质而使溶液呈浅紫色,四氯化碳能萃取溴而使溶液分层,出现的现象不同,所以能用溴水鉴别,故C正确;
D、四氯化碳能萃取溴而使溶液分层,酒精和氯化钠溶液都与溴水互溶所以不能区分酒精和氯化钠溶液,溴能置换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KOH溶液与SO3(g)、SO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用品红溶液检验,故A错误;
B.Br2(g)和NO2都可氧化KI生成碘单质,可用硝酸银溶液或水鉴别,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鉴别,故C正确;
D.BaCl2溶液与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反应都可生成沉淀,应用盐酸或氯化钠溶液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某学校化学实验室的废液缸中盛有一种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H+、Cl-、SO42-.现欲证明两种阴离子是否存在,请你帮忙完成实验.
取适量废液,先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再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_ 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氯离子的存.
正确答案
Ba(OH)2
AgNO3
解析
解:检验硫酸根离子使用的含可溶性钡离子的物质,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可以使用氢氧化钡,检验氯离子使用的是含可溶性银离子的物质,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可以使用硝酸银,
故答案为:Ba(OH)2;AgNO3.
雾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霭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H4+、Ba2+、Fe2+、Cl-、NO3-、CO32-、SO42-.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图的实验:
已知:①25℃时,KsP[Fe(OH)2]=8.0×10-16,KsP[Fe(OH)3]=4.0×10-38、lg2=0.3
②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A生成,溶液B依然澄清,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据此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______(填离子符号)
(2)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②中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立即有气泡产生,此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一段时间后又有沉淀出现,这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继续滴加直到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溶液的PH约为______继续滴加,使碳酸氢钠溶液略过量
(4)气体F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5)根据实验③现象该同学认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有其他同学认为其结论不合理,又进行了后续实验④,最终确定原溶液中含有SO42-,试写出实验④可行的操作方法及现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①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A生成,该气体可能为CO2或NO,由于盐酸过量且反应后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则生成的气体为NO,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l-、NO3-,且NO3-过量;根据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存在CO32-,
故答案为:Fe2+、Cl-、NO3-;CO32-;
(2)实验①中亚铁离子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
故答案为:3Fe2++NO3-+4H+=3Fe3++NO↑+2H2O;
(3)实验①加入足量盐酸,则溶液B中含有过量的氢离子,加入碳酸氢钠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溶液B中还含有Fe3+,氢离子反应完全后,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CO3-=Fe(OH)3↓+3CO2↑;当Fe3+-完全反应时,其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根据KsP[Fe(OH)3]=4.0×10-38=c(Fe3+)•c3(OH-)可得:c(OH-)=mol/L=
×10-11mol/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mol/L=
,则此时溶液的pH=-lg
=3+lg
=3+
lg2=3.2,
故答案为:H++HCO3-=H2O+CO2↑;Fe3++3HCO3-=Fe(OH)3↓+3CO2↑;3.2;
(4)溶液D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加热后生成气体F、沉淀G和溶液H,气体F为NH3,由于实验②中NaHCO3足量,则沉淀G中一定含有BaCO3,可能含有BaSO4,
故答案为:NH3;
(5)由于实验②中NaHCO3足量,则实验③的沉淀G中一定含有沉淀BaCO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BaSO4,需要进行后续实验④,可向沉淀G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沉淀部分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故答案为:向沉淀G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沉淀部分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解析
解:(1)实验①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A生成,该气体可能为CO2或NO,由于盐酸过量且反应后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则生成的气体为NO,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l-、NO3-,且NO3-过量;根据离子共存可知一定不存在CO32-,
故答案为:Fe2+、Cl-、NO3-;CO32-;
(2)实验①中亚铁离子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
故答案为:3Fe2++NO3-+4H+=3Fe3++NO↑+2H2O;
(3)实验①加入足量盐酸,则溶液B中含有过量的氢离子,加入碳酸氢钠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溶液B中还含有Fe3+,氢离子反应完全后,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CO3-=Fe(OH)3↓+3CO2↑;当Fe3+-完全反应时,其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根据KsP[Fe(OH)3]=4.0×10-38=c(Fe3+)•c3(OH-)可得:c(OH-)=mol/L=
×10-11mol/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mol/L=
,则此时溶液的pH=-lg
=3+lg
=3+
lg2=3.2,
故答案为:H++HCO3-=H2O+CO2↑;Fe3++3HCO3-=Fe(OH)3↓+3CO2↑;3.2;
(4)溶液D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加热后生成气体F、沉淀G和溶液H,气体F为NH3,由于实验②中NaHCO3足量,则沉淀G中一定含有BaCO3,可能含有BaSO4,
故答案为:NH3;
(5)由于实验②中NaHCO3足量,则实验③的沉淀G中一定含有沉淀BaCO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BaSO4,需要进行后续实验④,可向沉淀G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沉淀部分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故答案为:向沉淀G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沉淀部分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NH4+、Na+、Al3+、Fe2+、Fe3+、AlO2-、SO42-、I-、NO3-、CO32-,已知各离子的浓度均约为0.1mol/L,现取两份2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色,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产生沉淀但不溶解,并有气体逸出.根据上述实验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色,红色气体为NO2,则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为硫酸钡沉淀,所以一定存在SO42-;
②第二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产生沉淀但不溶解,并有气体逸出,则气体为氨气,一定含NH4+;加过量NaOH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亚铁,可能含氢氧化铁,则可能含Fe3+,各离子的浓度均约为0.1mol/L,若含铁离子不遵循电荷守恒,综上所述,一定含Fe2+、NH4+、SO42-、NO3-,可能含Na+、I-,
A.加盐酸不生成沉淀,则不含AlO2-,加NaOH沉淀不溶解则不含Al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不是二氧化碳,则不含CO32-,由电荷守恒可知不含Fe3+,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Fe2+、NH4+、SO42-、NO3-,遵循电荷守恒,若继续进行焰色反应确定Na+,可以间接确定含有I-,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Fe2+、NH4+、SO42-、NO3-,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Fe2+、NH4+、SO42-、NO3-,溶液显酸性,该混合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为无色,故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