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的原因______.

(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______.

(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请画出其装置图______(并注明盛装试剂).

(6)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______.

正确答案

(1)反应装置A为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氯气的装置,其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

(2)反应制备的氯气通入B之后,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说明氯气把硫化钠溶液中的硫离子氧化为S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2+S2-=S↓+2Cl-

故答案为:Cl2+S2-=S↓+2Cl-

(3)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多(不为8)得电子能力就强,得电子能力强则氧化性强,

故答案为: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硫原子多一个,Cl得电子能力强,故Cl2氧化性大于S;

(4)通E装置是制备氨气,氯气能把氨气氧化生成氮气和氯化氢,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从而冒白烟,因此实验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3Cl2=6NH4Cl+N2

故答案为:产生大量白烟;8NH3+3Cl2=6NH4Cl+N2

(5)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也能直接和氨气结合冒白烟,所以需要在C之前连接一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

(6)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①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②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③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据此可以验证,

故答案为:方法一:2Fe+3Cl2 2FeCl3、Fe+S FeS;

方法二:相同温度下相同状态的HCl的稳定性大于H2S;

方法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 大于H2SO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I(1)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现蓝色逐渐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是             

(3)对比(1)和(2)实验所得的结果,将Cl、ISO2按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为             

II (4) 除去铁粉中混有铝粉的试剂是                    ,离子方程式为                                         

(5) 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正确答案

(1)2I- + CI2 = I2 + 2CI-  (2) I2 + SO2 + 2H2O = 4H+ + SO42- + 2I-  (3)SO2> I - >CI-   

         (4)NaOH溶液   2Al+ 2OH - + 2H2O = 2AlO2- + 3H2 ↑ (5) Na2CO3

试题分析:(1)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发生反应:2KI-+ Cl2 = I2 + 2KCl. I2遇淀粉变为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 + CI2 = I2 + 2CI-。(2)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生反应:I2+ SO2+2H2O=2HI+H2SO4。所以蓝色逐渐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 + SO2 + 2H2O = 4H+ + SO42- + 2I.(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 I ->CI- 。(4)Fe、Al都是比较活泼的金属。都能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但Al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而Fe不能。故除去铁粉中混有铝粉的试剂是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 2OH - + 2H2O = 2AlO2- + 3H2 ↑. (5) 2NaHCO3Na2CO3+ CO2↑+ H2O,2mol的NaHCO3受热分解得到1mol CO2和1molH2O . 1mol H2O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消耗Na2O21mol 产生2mol NaOH .再发生反应2NaOH+ CO2= 2Na2CO3 +H2O。综合起来相当于发生2Na2O2+2CO2=2Na2CO3+O2消耗Na2O21mol,产生Na2CO31mol。故最后得到的固体为Na2CO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强酸制弱酸是复分解反应的一条重要规律。这里的“强酸”、“弱酸”指相对强弱,能呈现酸性的一些非酸类物质,如酚类、两性氢氧化物、酸式盐等参与的反应也可根据其酸性强弱运用上述规律来判断其产物。

(1)HA、H2B是两种弱酸,有如下关系:H2B(少量)+2A=B2+2HA,则A、HB、B2三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H)的是________。

(2)酸性强弱除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外,还与溶剂有关,如CH3COOH与HF在液氨中受NH3影响可发生完全电离。在液氨中CH3COONa+HCl―→NaCl+CH3COOH这一反应能否发生_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发现,将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弄清沉淀是CuS后,写出了化学方程式:H2S+CuSO4=CuS↓+H2SO4。但随后他陷入了困惑:这不是弱酸制得强酸了吗?与强酸制弱酸的规律矛盾了。请你帮助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还原反应中也有类似规律:“强氧化性物质制弱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制弱还原性物质”,据此判断下列反应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FeCl2+Cl2FeCl3

B.Fe+I2FeI3

C.Fe+CuSO4FeSO4+Cu

D.FeCl3+CuCuCl2+FeCl2

E.FeBr3+Cl2FeCl2+Br2

F.FeI2+Br2FeBr3+I2

正确答案

(1)A

(2)否 因为在液氨中醋酸与盐酸都是强酸

(3)不矛盾。强酸制弱酸是生成弱电解质;而此反应有沉淀生成,也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ACDF

(1)由反应H2B(少量)+2A=B2+2HA可知,结合质子的能力A强于B2,B2强于HB。(2)在液氨中,醋酸能完全电离也是强酸。(3)不矛盾,因为反应生成了不溶物CuS。(4)FeBr3+Cl2―→FeCl2+Br2反应中Fe3不可能被还原为Fe2;I2的氧化性弱于Fe3,故I2与Fe反应只能生成FeI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原因是什么?Br2能否氧化Fe2,Fe3与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1)甲同学认为:Br2不能氧化Fe2,Fe3的氧化性大于Br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不是化学反应所致,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2)乙同学认为:Br2将Fe2氧化为Fe3,Fe3的氧化性小于Br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

(3)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择下列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剂;b.CCl4;c.无水酒精;d.KSCN溶液。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4)氧化性:Br2>Fe3,故在FeCl2中滴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正确答案

(1)Br2 (2)Fe3 (3)见下表:

 

(4)2Fe2+Br2=2Fe3+2Br (5)Fe2;1 mol·L-1

(1)(2)若氧化性Fe3>Br2,则溶液呈黄色是Br2所致,相反,则必为Fe3所致。(3)若证明溶液呈黄色是Fe3所致,①可加CCl4振荡静置,CCl4层若为无色,可证明乙正确,②可向其中加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溶液,则也可证明乙正确。(4)因氧化性Br2>Fe3,故加入溴水,可发生2Fe2+Br2=2Fe3+2Br。(5)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则n(FeBr2)=0.1 mol,c(FeBr2)=1 mol·L-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Br2和Fe3+的水溶液浓度较小时均呈现黄色,二者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某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探究实验来比较二者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操作:向足量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浓溴水,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1)提出假设:

甲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乙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则使溶液呈黄色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通过进一步实验可以检验甲和乙的结论谁对谁错,下列是设计的一些实验方案和预测:

①方案1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

②方案2中,由于存在反应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所以预测结论不正确.

③请另外设计一个合理方案,证明已经发生反应.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正确答案

(1)Fe2+:浅绿色,Fe3+:棕黄色,溴水:橙黄色.根据题意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若Fe3+氧化性强于Br2,则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加入溴水引起的;如果Br2氧化性强于Fe3+,则发生反应:2Fe2++Br2═2Fe3++2Br-,生成了Fe3+,则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因此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发生反应生成Fe3+,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②中乙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不发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溴水引起的;

故答案为:Br2+2Fe2+=2Br-+2Fe3+;Br2

(2)证明甲和乙的结论谁对谁错,可证明溶液中是否存在Br2,可用苯来进行萃取实验,由于苯呈无色、密度小于水、与水不互溶、易溶解Br2,所以观察到现象为: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溶液呈橙红色,下层且呈无色.则乙的结论正确,故答案为:乙;

①Fe3+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但Fe2+也能与碱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最终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否;

②乙中Br2将KI溶液氧化:Br2+2I-=2Br-+I2,溶液变蓝;但Fe3+能将KI溶液氧化生成单质碘,溶液变蓝;2Fe3++2I-=I2+2Fe2+,所以溶液变蓝色,则无法证明乙正确,故答案为:乙;

③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Fe3+是否生成,如果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Fe3+生成了,甲同学的观点正确,故答案为:

下一知识点 :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