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 共1284题
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请按要求填空。
(1)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①氧化剂____________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H2S + SO2 === 3S↓ + 2H2O
①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6g,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HNO3 ②Cu+4H++2NO3-=Cu2++2NO2↑+2H2O
(2)②1.204×1023或0.2NA
试题分析:(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铜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得到1个电子,所以氧化剂是硝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2)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失去2个电子,做还原剂。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0价,得到4个电子,做氧化剂,所以表示为。
②根据2H2S + SO2 === 3S↓ + 2H2O可知,每转移4个电子,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32g,所以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6g,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因此电子的个数是0.2NA。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注重基础,侧重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准确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依据电子的得失守恒直接列式计算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以及规范的答题能力。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正确答案
氮和硫;碳;KNO3和硫;碳 ;CO2;K2S和2NO2(前两空各2分,后四空各1分)
试题分析:反应中,氮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对应的物质作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对应的物质作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题目较为简单。
(6分)已知①氯水和溴水能将Fe2+氧化成Fe3+,而碘水不能;②Fe3+可以使KI-淀粉试液变蓝色。
⑴向100mL FeBr2溶液中通入标况下体积为3.36L的Cl2,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⑵向含1 molFeI2和2mol FeBr2溶液中通入3 mol Cl2后,溶液中所含各种离子的个数之比是 ;
⑶向含a molFeI2和bmol FeBr2溶液中通入c mol Cl2,若要保证溶液中含有两种阳离子,c的取值范围是 。
正确答案
(6分)(1)2mol/L(2)Fe3+:Cl-:Br-=1:2:1(3)a
略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镁等。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证明溴比碘的氧化性强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海带灰中提取的碘单质,往往含有一定的杂质,通常利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杂质,这个过程中主要利用碘性质中的___________,也可以通过萃取分液的方法提取碘,实验室中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填“上”或“下”)口倒出。
(3)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I-+Br2=I2+2Br- (2)单质碘易升华; 上 (3)2Mg+CO22MgO+C
试题分析:(1)单质溴能把碘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溴比碘氧化性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Br2=I2+2Br-。
(2)由于碘单质易升华,所以通常利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单质碘中的杂质。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小口流出。
(3)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2中燃烧
(4分)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A~D涉及H2O2的反应,填空: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3)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正确答案
(1)D (2)C (3)Ag2O>H2O2>K2CrO4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