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
- 共126题
20.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2014年3月下旬,郁金飘香,莱茵欢唱,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在荷兰访问期间,中荷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荷兰文化缤纷璀璨,其特色文化景观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014年3月下旬,郁金飘香,莱茵欢唱,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访问的欧洲四国中,以核能为支柱能源,并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国家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英国(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1.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是世界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之一。鄂毕河流域内有大小支流1900多条,春季汛期时间长,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
材料二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请分别简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升高,融雪补给量大;河流多,汇水量大;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永久性冻土,水分不易下渗;有凌汛现象,易形成积水。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0.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通过新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决定将南斯拉夫联盟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并且对国家结构作出重大调整,这标志着南斯拉夫联盟正式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同国家从此诞生。
“塞尔维亚和黑山”将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两个平等的成员,组建一个比南联盟更松散的联合国家。“塞尔维亚和黑山”拥有共同的总统、议会、部长会议、军队和法院以及统一的国旗、国歌和国徽。贝尔格莱德将是“塞尔维亚和黑山”的行政中心。“塞尔维亚和黑山”在联合国中拥有一个席位,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轮流向联合国总部派遣特使。三年后,成员国有权进行全民公决以决定是否独立或者退出。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南斯拉夫位于巴尔干半岛,这里属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经其北部,其居民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为主,其地形特征最为典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种地形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也很典型,19世纪末沙皇俄国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旗号争夺巴尔干半岛。
(2)“一战”前夕的几个世纪,长期统治巴尔干半岛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帝国。
(3)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吞并巴尔干半岛地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西方列强是( )
A.奥匈帝国 B.英国
C.德国 D.沙皇俄国
(4)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争夺巴尔干半岛地区最为激烈的两个西方列强是( )
A.英国和沙皇俄国
C.英国和德国
C.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
D.沙皇俄国和德国
(5)二战中,南斯拉夫遭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侵略,南斯拉夫人民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英勇抗击侵略者,并建立了共和国,其社会制度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代南斯拉夫社会制度发生剧变,国家随之解体;与此同时,解体的国家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49年后,南斯拉夫逐渐摆脱苏联模式,形成了“自治体制”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模式,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南斯拉夫模式也存在着局限性,表现为( )
①分散主义 ②宗教极端主义
③自由主义 ④民族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南斯拉夫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巴尔干半岛,综合历史、地理相关知识分析这里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地中海 多瑙 斯拉夫 喀斯特 云贵 大斯拉夫主义
(2)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
(3)A
(4)C
(5)德意法西斯 铁托 社会主义制度 90 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
(6)C
(7)历史原因:
①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
②巴尔干地区的宗教矛盾;
③巴尔干地区各国利益的冲突;
④帝国主义列强和大国的干涉。
地理原因: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扼控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是地中海经红海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门户,也是进入中东地区的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根据乌克兰地区地理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主要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
分之二。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
代,该地区曾多次发生强沙尘暴。沙尘所到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
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
(1)试分析“黑风暴”现象形成原因。
(2)第聂伯河是乌克兰航运价值较高的河流之一,指出该河的主要流向,并分析其航运条件。
(3)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4)乌克兰西部和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试概括上述三大地区发展玉米生产共同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
人为原因:过度的土地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
(2)第聂伯河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先自西北向东南,后向西南流入黑海)。
该河具有较优越的航运条件:流域地势较平坦(水流平缓);流程长(通航里程长);径流量较大;结冰期较短;河流含沙量较低(泥沙淤积程度低)。沿途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货运量大(是乌克兰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
(3)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煤炭、水电等能源充足;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 铁路、港口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大。
(4)自然条件:三大玉米生产地的有利条件:土地辽阔,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温带气候,水热条件适宜,有利于玉米生长;有大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分布广泛,土壤肥力较高。
人文条件:铁路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周边地区城市、人口众多、工矿区集中,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7.阅读欧洲某国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形图
材料二:城市分布图
材料三 2010年二、三产业就业比例(%)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
(1)据材料一,推测该国种植业分布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归纳该国城市的主要特征。
(3)该国根据国情,重点发展了需要原料少的医药、精密仪表等工业,简述其原因。
正确答案
(1)荷兰西部、北部临海,海岸线长;全境为低地,地势低;海水涨潮会淹没沿海低地,海坝和岸堤可以阻挡海水的涌入;围海造田。
(2)土地资源有限;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热量不足。
(3)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位于莱茵河口,便于实现河海联运;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通航时间长;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中欧、中亚、东亚等地,经济腹地广阔;以鹿特丹为依托,人、财、物优势明显。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6.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左图为欧洲西部局部地区示意图,右图为甲岛屿地形图。
(1)简述乙国的海陆位置特征及其对该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简述图示地区北海以东海岸线的主要特征,并说出该特征对当地气温的影响。
材料二 英吉利海峡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南岸尤为丰富,圣马洛湾沿岸建有世界上最早的潮汐能发电站。
(3)简析圣马洛湾沿岸潮水位高的原因。
(4)判断右图中A、B两地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1)西濒北海,东濒波罗的海 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便于工农业产品进出口;靠近北海油田,便于石油的开发利用;北海渔场丰富的鱼类资源促进渔业发展。
(2)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半岛、岛屿、港湾。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变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推迟。
(3)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有稳定而强劲的西风;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受东侧半岛阻挡且喇叭口的海湾,推高潮水位。
(4)B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盛行西风背风地带,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
解析
(1)从海陆位置分析,应从其位置的优越性分析,读图可知,乙国西临北海,东临波罗的海,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便于产品的运输,且靠近油田,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2)读图可知,该地区北海以东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半岛和岛屿等,有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推迟。
(3)潮水位与大气环流和地形有关,圣马洛湾受西风带控制,加之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在喇叭口海湾的作用下,推高潮水位。
(4)从图中的等高线图可以看出,B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光热条件较高,且靠近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知识点
2.下图示意某岛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
正确答案
解析
乙区域位于冰岛东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甲区域位于冰岛西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受西风影响比乙区域大,降水比乙区域多,A正确;苔原主要分布在冰岛北部,甲区域比乙区域苔原比重小,B错误;冰岛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C错误;两区域人口密集、城市较多,交通便利,D错误。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