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道德建设
- 共3845题
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抗震救灾创造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主要说明了
①在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民族精神无论何时何地表现都是一样的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正确答案
“福州月·中华情”2012央视中秋晚会在福州市华美开演,晚会节日在设置和立意上扣紧一个‘福”字,许多典型的福州符号搬上舞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正确答案
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为平凡的小人物搭建了一个光华璀璨的平台。这样的评选活动能够 ( )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正确答案
“雄关漫道真如铁,长风破浪会有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青年要正确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
正确答案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②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④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正确答案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7634.8万人次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必须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正确答案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正确答案
新时明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持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索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到丰富与发展
正确答案
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2007年8月31日,由深圳卫视、少林文化和香港TVB联合打造的“2007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国内首场晋级赛,在“秀甲天下”的峨眉山响亮开场。该项活动的宗旨是:既要展示中国功夫,又要弘扬民族精神。之所以要弘扬民族精神,是因为
正确答案
2012年,由日本政府“购岛”引发的中日钓鱼岛危机暴发后,我国民众自发行动,声援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行为。他们或者抵制日货,或者游行示威,声讨日本政府,彰显了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我国民众的行为
①践行了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②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表明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具有时代性 ④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正确答案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
正确答案
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它们无不来自于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这告诉我们()
正确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一“中国梦”()
①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民族力量
③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巨大作用
④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励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正确答案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生活时代是金兵南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动乱时代,他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但却未果。临终时诗人在《示儿》中写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表明(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